健康快讯

    食品安全权威发布大众健康医药广角科研成果曝光台社会万象明星热点两性新闻奇闻趣事医界要闻展会会议
    白酒中的“鬼”不只有塑化剂
核心提示】4月份以来,白酒行业历经塑化剂、勾兑门等事件,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度再次节节攀升。除股市利益牵动大众神经外,白酒热度不减的原因在中国酒协披露的数据里也能找到答案:2011年中国白酒产量高达1050万千升,相当于100亿公斤,这就意味着中国人均消费白酒为14瓶。

———— 新闻追踪 ————

白酒被密集“曝光”

去年11月,一份塑化剂超标的报告,让很多知名白酒陷入“质量门”危机,消费者一度闻酒色变。酒鬼酒因国家质检总局检出塑化剂,股价一路暴跌,而两市酒类股票也曾因此一天就蒸发市值300多亿元。

2013年伊始,中央严厉整治公款消费,又让高端白酒市场受到抑制,短短几个月,曾经高高在上的白酒价格就像坐了滑滑梯一样,直线下降,有的甚至跌价超过60%。

3月底4月初,就在白酒业一片“唱衰”声中,据称由国内外近十家食品检验权威机构、科研机构、研究中心共同研究制定的白酒塑化剂指标即将出炉,而且“有很大可能放宽”。沉寂多日的白酒股于4月10日集体飘红,酒鬼酒涨停。

4月11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勇向媒体澄清,“中食协两个月内出台放宽塑化剂标准的新标准”的消息为“以讹传讹”,关于塑化剂标准的制定,相关部门尚在研究中,一切都是未知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4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报道了部分酒厂用酒精香精香料勾兑“陈酿老酒”,白酒的饮用安全再次被人们热议。

风口浪尖上的塑化剂

在白酒屡屡成为“明星”的事件中,塑化剂是当仁不让的热词。

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的主任医师郝凤桐解释说,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形成大约30种酯类的统称,常温下为无色透明的油状液体,难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多种有机溶剂。邻苯二甲酸酯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白酒中为何存在塑化剂?据中国酒业协会介绍,通过对白酒生产过程的全面跟踪,已知白酒生产过程中自身发酵环节不产生塑化剂。白酒产品中的塑化剂属于特定迁移,主要源于塑料接酒桶、塑料输酒管、成品酒塑料内盖、成品酒塑料包装等暴露环节。

“关于邻苯二甲酸酯日常接触水平的生物学毒性效应,医学界尚存不少争议。”郝凤桐说,没有争议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的生物毒性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以当时媒体报道的酒鬼酒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含量为例,1.08毫克/千克的含量,饮酒者的日常摄入剂量显然低于动物出现病理变化的实验剂量。”

所以,中国酒业协会亦认为,塑料设施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饮酒者因塑化剂致病案例。

北京凯发环保技术咨询中心主任董金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能含有塑化剂的食品种类非常多,制定关于酒企的塑化剂标准完全没有必要,关键是弄清塑化剂的来源以及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据我了解,一些白酒在勾兑时,为了让酒有挂壁、留香的效果,可能会加入一些添加剂,塑化剂很可能是这些添加剂带进来的。更何况为逐利造假的白酒,其中的塑化剂风险又不知增加了多少?”

相关标签
[白酒][勾兑白酒][酒精][塑化剂]
(责任编辑:吴亚男)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返回网站首页
分享到:

    关于文章【白酒中的“鬼”不只有塑化剂】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