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今年3月24日是第1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消灭结核病"。联合国网站日前发表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世界防治结核病日致辞,呼吁全球加强团结,确保人人不再因结核病及其严重后果而恐惧,并且从此不再忽视结核病,在我们的有生之年消灭这种疾病带来的死亡。
唇红润,湿燥适度,肠胃健康。上唇颜色焦枯发焦或黯红,为大肠病变,并伴有肩膀不松爽,口臭口疹、喉咙不畅、耳鼻不通等症状。上唇苍白泛青,为大肠 虚寒,泄泻、胀气、腹绞痛、不寒而栗、冷热交加等症状间或出现。
发烧、乏力、打喷嚏……感冒的症状每个人都熟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许多人就自己当起了医生,依照经验用药。呼吸内科医师表示,过敏性鼻炎、急性肾炎等常见病的早期症状,与感冒相当近似,若不细心鉴别,极有可能因当作感冒治疗用药而延误病情。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备一些莫名其妙的症状吓到:经常口渴担心是糖尿病;乳房肿痛担心乳腺癌;咳嗽不止担心肺炎;皮肤新痣担心黑色肿瘤……这些都是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其实做好日常保健,那些疾病癌症不会惹你的。
3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春分。这个时节人们在保健养生上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关键体现在精神、饮食、起居上的调摄和对药物的使用上。
“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分点,意味着春季过了一半,在这天南北半球昼夜相等,所以也称“春分昼夜平分日”。从这天起,地球直射位置逐渐北移,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与之相反。春分对人体而言,其重要意义仅次于夏至、冬至,对健康有较大的影响,春分之后的养生也显得尤为重要。据省中医院内科专家胡兰贵医生介绍,按照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从春分(3月20日)至小满(5月21日)的这段时间里,多发湿热类、传染类疾病。为此,中医专家提醒市民:“春分”以后养生应以祛除湿热为主。饮食宜清淡,可以进绿豆汤、红豆汤,饮绿茶、菊花茶,可
内调外养是中医的重要理论,内在的问题会反映在外表上,因而,解决外表美容的问题,根子不在外表,而在内在的调理上。
孩子病态的“娇小”,最常见的原因为生长激素不足,其次是甲状腺激素不够,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其中,甲减好治,关键在于能及早发现,治疗后孩子还有长高的机会。无论多大年纪,孩子身高明显矮于同龄人,这可能是甲减的表现,必须带孩子上内分泌科检查。
阴雨绵绵的天气,不仅影响出行,而且很容易生病,那么在春季这个冷热交替的季节要选择合适的养生方法。
初春气候变化无常,是一年中最不稳定的季节。同时,人的机体经过严冬的蛰伏,免疫力和抗寒能力均有明显的下降,这就为各种病菌的侵入铺垫了温床。按以往的情况,有四种疾病会随春而至,人们一定要提高警惕,精心预防。
人间三月,春暖花开,正是春游外出赏花的好季节。然而踏春赏花随之而来的缺失花粉过敏、鼻炎发作的烦人事。如何可以出门赏花不被疾病侵扰,尽兴而归呢?
就算口里没有食物,你是不是常觉得口中有味道?从中医自测角度来说,口中的味道提示着身体状况,快来看看7种味道各预示着什么疾病吧!
衣春季多风,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老年人适应能力差,易感受风寒之邪而致病。所以春天棉衣不能脱得过早,应根据天气变化和活动情况而增减。
经过冬季之后,人们较普遍地会出现多种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摄取不足的情况,如春季人们多发口腔炎、口角炎、舌炎和某些皮肤病等,这些均是因为新鲜蔬菜吃得少而造成的营养失调。
既然肝脏与眼睛内外相连,那么在春季,怎样养肝护眼呢?专家提醒,四季的养生都需要遵照自然规律,肝脏“性喜条达”,“入青色”,所以在春天里减少疲劳,身心舒展,保护眼睛,进食青色的食物,都可以让肝脏和眼睛互为滋养,相得益彰。
每个人都有自己习惯的走路步态,但你知道吗,这其中可能蕴藏着一些有关健康的秘密。美国“关怀”网站刊登美国整形外科协会专家的研究,总结了8种走路步态,可为您提供一些健康预警信号。
三月是属于女人的月份,勿忘善待自己过个专属节日。然而三月咋暖还凉,女人最需要温暖,如何给身体进补最为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