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科学家禽流感病毒研究获突破
2013-05-06 09:37:14 来源:新华社
我要评论人关注
【核心提示】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在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方面开展研究发现,突变型H5N1病毒有可能感染哺乳动物上呼吸道,并侵染肺部组织造成严重感染。而重要氨基酸突变导致了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获得空气传播能力。
中国科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相关高校的科研人员对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H5N1禽流感跨种间传播机制的研究日前获得重要突破。两项成果分别于5月1日和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柳叶刀》和《科学》上在线发表。
在H7N9禽流感病毒溯源方面,研究人员发现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的重配病毒,主要由4个不同来源的流感病毒重配而成。病毒的其中一种基因很可能来源于我国长江三角地区的鸭群中的H7亚型禽流感病毒,很可能是由在东亚迁徙线路上的候鸟传入长三角鸭群中。另一种基因的最可能来源是经过我国的迁徙候鸟,而鸭群很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宿主将野鸟的病毒传入家禽。
而H7N9禽流感病毒另外6个内部基因片段来源于在我国家禽中(主要是鸡群)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这6个基因片段也非单一来源,其中一个可能来源于江苏周边的鸡群,其他5个来源于上海、浙江附近的鸡群。造成6个基因片段多样性的原因很可能与家禽的运输有关。研究同时表明,这次暴发的H7N9禽流感病毒至少有2个不同分支,它们在病毒的受体结合特性、达菲耐药性等方面有不同的表征。
该成果对准确判断病毒来源、切断病毒重配与传播途径、有效控制病毒扩散等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团队在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病毒跨种传播机制方面开展研究发现,突变型H5N1病毒有可能感染哺乳动物上呼吸道,并侵染肺部组织造成严重感染。而重要氨基酸突变导致了H5N1病毒在哺乳动物间获得空气传播能力。此研究是禽流感跨种传播研究领域的重要突破,也将为H7N9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延伸阅读
- 关注H7N9禽流感:湖南新增1例人感染确诊病例
- 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一周增加19例
- 吃肉蛋会感染禽流感尚无证据
- 全国H7N9禽流感病例增至121例 分布于11省市
- 网民编造多名儿童感染H7N9禽流感谣言被拘留
- 中国科学家证明H7N9禽流感正变得更易感染人
- 上一篇:儿童肥胖或与双酚A暴露有关联
- 下一篇:有毒废品垃圾场损害附近儿童智力
关于文章【我国科学家禽流感病毒研究获突破】评论
您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闻资讯
- 秘诀分享,便秘了怎么样能快速排便?2022/02/15
- 吴志强十四年如一日 客户至上是他多年坚守的信条2022/01/24
- 瑞鲨舒适口腔打破传统,开创舒适看牙新标准2022/01/21
- 星鲨D牌维生素D滴剂荣登2020-2021年度中国家庭常备2022/01/20
- 到货黑龙江后即开出首张处方,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加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