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毒大米调查:产地部分工矿企业常趁夜排污
“大米风波”尚未平息
5月18日,广州市食药监局官网公布了查出重金属超标的8批次大米及其生产厂家,其中6批来自湖南的攸县、衡东等地。5月21日,广东省食安办通报检出重金属超标的31批次大米,其中来自湖南产区的最多,涉及株洲、郴州、常德、益阳等多个地市的10多家大米品牌。
沿着这些产地上溯,记者连日来深入湘南,辗转攸县、衡东县、衡阳市数地,历时四天,试图解开问题大米的背后成因。
记者在调查中看到,此次涉事的衡东县东洋米厂,其所在的衡东大浦镇,小小的镇子即聚集了美仑化工、创大、金宇等10多家工矿企业,部分企业经常趁夜排污。而在湘江流域内的郴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等地,这类大中型工矿企业已达到1600多家,工业废水和废渣大量排入湘江。不排除超标的重金属通过工业污染进入大米的可能。
不过,湖南省环保厅宣教处处长陈战军5月21日向媒体表示,目前未监测到攸县、衡东县两地环境中出现的重金属超标的情况,因此暂未发现问题大米中重金属的来源,“我倾向于认为是肥料带入的。”
一部分农业专家也认为,湖南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可能来自磷肥。湖南省地质研究所教授童潜明表示,不当施用磷肥会造成土壤镉污染,已经获得国际公认,在部分欧美国家,磷肥中的镉含量被严格立法限制,我国也在2002年初拟定了《肥料中砷、镉、铅、铬、汞限量》标准草案。“但在湖南的农业生产中,这一标准未得到有效的落实。”
工业污染和磷肥滥用,谁才是造成问题大米的真凶,抑或二者兼而有之?在仍在进行的调查中,最终答案尚未明朗。
不过,无论污染源来自哪里,市场监管中的缺环都不容忽视。
“以前大米并没有重金属检测这个项目,更多的是侧重于查米的外观和微生物指标。”衡东县质监局副局长刘志雄说,国家大米检测体系中缺乏重金属检测相关标准,“而且省级以下质监部门也没有重金属检测设备,这些都导致重金属超标难以杜绝。”
- 1. 湖南毒大米调查:产地部分工矿企业常趁夜排污
- 2. 被检出镉超标后两个多月没卖出一粒米

关于文章【湖南毒大米调查:产地部分工矿企业常趁夜排污】评论
您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闻资讯
- 秘诀分享,便秘了怎么样能快速排便?2022/02/15
- 吴志强十四年如一日 客户至上是他多年坚守的信条2022/01/24
- 瑞鲨舒适口腔打破传统,开创舒适看牙新标准2022/01/21
- 星鲨D牌维生素D滴剂荣登2020-2021年度中国家庭常备2022/01/20
- 到货黑龙江后即开出首张处方,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加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