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南毒米事件调查:湘江变毒水 检测标准缺失
产自湖南的含镉大米再一次出现在广东人的餐桌上。
5月18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的“镉大米”检查结果,共涉及8批次大米和米制品。其中湖南涉事大米5批,仅湖南株洲攸县占4批次。
湖南省食品安全办公室昨天(5月21日)就“镉大米”事件对腾讯财经表示,目前,食品安全办公室正在组织人员对广东方面通报的涉事企业进行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污染面、污染源等,检查结果报省政府批准后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
同一天,攸县就此事举行新闻通气会。攸县食安办负责人表示,已经要求存在问题的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有问题批次产品召回、下柜。同时,责令存在问题的企业停业整顿。食安办同时称,3家企业证照齐全,周围10公里内都没有重金属企业。但食安办并未能回应稻谷产地附近是否有重金属企业。
近日爆出的一系列信息显示,有毒大米从农田到餐桌的各个环节中,从种植的农民、收购稻米的量贩、加工大米的工厂、存储大米的粮库、卖粮的经销商直至本该承担监管责任的个别地方政府,对当地农作物重金属超标一事并非一概不知。尽管如此,重金属依然没有被列入粮食常规检测项目。
腾讯财经昨日也从湖南省政府一位官员处了解到,此前,在省政府的会议上,就已经讨论过关于农作物重金属过量的问题,“当时,主要是环保局和粮食局做了汇报”。
2007年的一个数据被重新审视。当年,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和他的研究团队在东北、西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六个地区县级以上市场随机采购大米样品91个。结果表明,10%左右的市售大米镉超标。
更早以前的2002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曾对全国市场稻米进行安全性抽检。结果显示,稻米中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是铅,超标率28.4%,其次就是镉,超标率10.3%。
十余年过去,“镉大米”的生命力依然顽强,到底哪一个环节出问题了?
- 1. 湖南毒米事件调查:湘江变毒水 检测标准缺失
- 2. 有色金属产业污染难题

延伸阅读
- 广州再查出9批次镉超标大米 产地包括湖南江西
- 镉超标米制品流向查明 企业召回800公斤问题米粉
- 专家支招防“毒大米”:别长期吃一个产地的
- 广州问题大米仍在流通:抽检餐饮单位45%镉超标
- 国务院食品安全办要求开展肉及肉制品专项治理行动
- 马肉风波促使欧盟加速修订食品安全法律
- 上一篇:部分牛肚被曝使用工业用氢氧化钠浸泡
- 下一篇:湖南称大米镉超标可能系肥料带入
关于文章【湖南毒米事件调查:湘江变毒水 检测标准缺失】评论
您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闻资讯
- 秘诀分享,便秘了怎么样能快速排便?2022/02/15
- 吴志强十四年如一日 客户至上是他多年坚守的信条2022/01/24
- 瑞鲨舒适口腔打破传统,开创舒适看牙新标准2022/01/21
- 星鲨D牌维生素D滴剂荣登2020-2021年度中国家庭常备2022/01/20
- 到货黑龙江后即开出首张处方,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加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