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讯

    食品安全权威发布大众健康医药广角科研成果曝光台社会万象明星热点两性新闻奇闻趣事医界要闻展会会议
    北京一家医院被曝将医保总额指标包干到医生
核心提示】2月27日,协和医院女医生于莺爆料,有医院将总额指标包干到医生头上,每位医保病人定额10500元。于莺认为这样下去,医疗就彻底成为有钱人和官员的特权了。对此,北京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回应,对于这类做法,人社部门是坚决反对的。

焦点

总额指标该不该“包干制”?

昨日,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医院简单将总额指标“包干”给医生,这种“以包代管”的行为是人社部门坚决反对的。他提出,医院应该通过精细化管理,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而不是简单地为医生下达任务指标。

北大人民医院院长王杉表示,医保部门对医疗机构进行控费,是合理的,也是国际惯例。如果对医疗费用总额不加以控制,医疗机构会过度检查过度治疗。因此,任何一种医保支付方式,都会控费,但只是对不同患者群体,适应性不同。无论哪种控费制度,压力在医院,最多是科室,要按病种设计更合理的诊疗路径;不会分解到具体某个医生。但从目前网络上热议的微博内容来看,医院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办法,把医保控费压力强加在每个医生身上,应该是医院内部管理问题。

“指标”是否影响患者就医?

北京市人力社保局表示,目前北京所有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都已实行总额管理,也就是都会有“指标”。作为医保基金的一种管理手段,管理的对象是医疗机构,而不是医保病人。即使医院用光了管理指标,也不存在医保就一律不能报销的问题。

北京市的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按项目结算,即医疗机构发生的医保应支付项目,由医保基金给予支付。实行总额管理后,结算方法没有改变,医院发生的超过总额管理指标的部分,医保基金仍给予支付。因此,总额管理不涉及医疗费用结算方式的调整,不会影响对医疗机构的结算,更不会影响个人的就医和医疗待遇。

但不少业内人士提出,“控费”恐使患者的医疗质量下降,有可能“控”掉合理的医疗费用,造成患者该看的病、该得到的医疗服务没有得到。

制度设计如何规避负面效应?

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近日表示,北京正在对完善总额预付制进行探索,比如综合考虑病的复杂难度、结合绩效评估等因素,更科学合理地确定“指标”。

实际上,对于医保总额预付试点,北京已明确写入医院须规范医疗行为,做到合理检查、用药,并特别提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参保人员。

根据规定,实行总额预付制的医院在试点期间,除了要依据“指标”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外,还要接受一套和诊疗行为、患者评价相关的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医院门诊和住院的人次,次均费用,住院与门诊比例,药品、耗材、自费占医疗费用比例,群众满意度等。

如试点医院发生的医保应支付费用未“超标”,将能领取“指标”的全部金额;否则,还会按一定比例扣减指标金额。

本文导航
  • 2. 总额指标该不该“包干制”?
相关标签
[社保][医保][医疗]
(责任编辑:吴亚男)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返回网站首页
分享到:

    关于文章【北京一家医院被曝将医保总额指标包干到医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