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艾滋侵袭黄种人 专家称目前类艾滋不具传染性
日前,多家媒体报道了“类艾滋”侵袭亚洲人的消息,称该病为全球新出现的一种“怪病”,专门攻击黄种人,染病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样免疫力低下。“类艾滋”究竟是怎么回事?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调查过的“自诉阴性艾滋感染”和“自诉原因不明病毒感染”人群有何异同?日前,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CDC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教授。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最近,一种初步定名为“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的新病引发了公众和卫生部门的关注。目前,全球已经确诊了200多例,患者几乎都是亚裔的黄种人。
这种新病也被叫做“类艾滋病”。因为其患者的症状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症状相似。那么,这个“类艾滋病”到底是不是艾滋病?我国是否已经出现了确诊病例?
最新一期的国际医学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期刊》刊发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出现一种新型怪病,多发于泰国、台湾等东南亚地区,目前已经确诊200多例,而台湾地区也已经出现了50多例的患者。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论文的作者之一,台湾成功大学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谢奇璋针对台湾出现的50多例患者介绍说,患病的人群会出现“免疫力暴冲”现象,导致免疫力下降,而且出现的症状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相似。
谢奇璋:这是一个免疫缺损的疾病,得了这种疾病的人就很容易被分支杆菌、沙门氏菌和霉菌感染,这些疾病的症状是在本来非常健康的人身上,结果他们就会得到这几种疾病的感染。
通常患者如果被这些细菌感染,人体能够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清除干净,但是这些患者自身却无法清除这些细菌,免疫功能受损,这也容易让医生怀疑他们是否得了艾滋病,“类艾滋”的说法也就因此诞生。
专家:“类艾滋病”并不是艾滋病
面对这种怎么治也治不好的免疫系统受损病症,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控中心主任吴尊友却说,“类艾滋病”其实并不是艾滋病。
吴尊友:在成人当中发现严重的免疫缺陷,临床症状和艾滋病晚期症状非常的相似,类似艾滋病但是还查不到艾滋病毒。
根据谢奇璋的介绍,目前“类艾滋病”不具有传染性,但是患者主要出现在东南亚一带,而且病例都发生在亚裔黄种人身上,因此“类艾滋病”其实还有个更准确的名称,叫做“亚洲新型免疫缺损症”。
谢奇璋:亚洲人,尤其是南亚,对这个疾病要提高警觉,但是这个疾病是在大人,三四十岁、五十岁才开始出现这个疾病。
疾控部门已着手准备 勿过于恐慌
我国与东南亚近在咫尺,吴尊友表示为了及早发现类艾滋病感染者,疾控部门已经着手进行技术储备。
吴尊友:关于这样的一种免疫缺陷,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目前还不清楚,在新英格兰杂志报告之后,我们也开始关注这一问题,像一些临床医生,看到疾病感染严重,艾滋病检测又是阴性的病例时,就要高度怀疑了。
而我国自2009年开始也出现了一群被媒体广泛报道的“阴性艾滋病”又被称为 “恐艾人群”,这群人自我怀疑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多次检测都呈阴性。这群人既然不是艾滋病患者,那么又是不是感染了这种新型疾病呢?吴尊友说,根据中国疾控中心2009年开始的研究表明,“恐艾人群”与“类艾滋病”患者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的群体,因此不必过于恐慌和担忧。
吴尊友:这两个有一个很大的区别,最大的区别在于,新英格兰杂志报告的“类艾滋病人是有典型的由于免疫系统损伤,出现机会性感染,有这些症状,到医院就诊查不出原因。而我们现在出现的这些患者,从我们提供的实验室的监测、临床的检查包括流行病学的检测,目前来看和类艾滋病不是一回事,而且临床上也没有免疫系统缺陷造成感染的特征。这里面是不是混杂着类艾滋早期的患者,这种可能性不能排除,但是从我们这边来看,可能性比较小。

关于文章【类艾滋侵袭黄种人 专家称目前类艾滋不具传染性】评论
您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闻资讯
- 秘诀分享,便秘了怎么样能快速排便?2022/02/15
- 吴志强十四年如一日 客户至上是他多年坚守的信条2022/01/24
- 瑞鲨舒适口腔打破传统,开创舒适看牙新标准2022/01/21
- 星鲨D牌维生素D滴剂荣登2020-2021年度中国家庭常备2022/01/20
- 到货黑龙江后即开出首张处方,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加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