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企欠“抽”吗? 业内称光明一年被抽检4000次不算多
老百姓觉得还不够,乳企却已“抽怕了”,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层出不穷。中国乳制品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奶源上。
郭本恒被“抽”怕了。
“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8.42,0.01,0.12%)4553次,折算下来是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8月25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如是表示。
郭本恒说这番话两周后,9月8日,上海部分地区220ml光明小口玻璃瓶装牛奶发生出现酸败口感现象,上海质监部门已责令光明公司全面开展质量安全整顿。整改期未过,小小光明宝宝奶酷产品包装盒配料又被曝出含有“乳矿物盐”,光明不得不“全部回收”。怕被“抽死”的光明今年以来仍然事故不断。
上海质监局副局长沈伟民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我不知道这位老总的抱怨是出于什么想法。我认为有这么多抽查,是对老百姓负责,是对民众负责。企业应有这样的认识。三聚氰胺事件出来后,我们采取这么严厉的措施,不为过。”
老百姓不禁疑惑:如此频繁的抽检,乳企都被“抽”怕了,为什么还是问题不断?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光明被“抽”的次数不算多
“有关抽检次数多的言论并非抱怨,而是传达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在加强自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是空前的,请消费者理性对待乳制品质量;二是向乳制品企业传递信心,希望大家不要失去信心。”针对这些质疑,光明乳业公关总监龚妍奇这样回应。
龚妍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希望公众能够理解不要误读企业的话语。
其他几家乳企对此事都采取了谨慎回避的态度。“关于检测的话题我们作为甲方实在不好表态,无论说什么都会百口莫辩。”一家乳企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家加大力度对乳业进行全面检测和飞行抽检(在不预先告知抽检的对象、时间、地点的情况下,进行突击检查),检测次数增加了30%左右,检测项目由此前每个批次检测7个项目达到27个项目左右。
东北某乳企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国家检测乳制品的程序是:先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质监部门进行抽检,如果检测出问题将对问题企业出具一个宏观食品安全报告,转交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再抽检被点名的企业。每次每项检测费用都在1000元左右,全部由被检企业自己承担。
“企业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批次越多。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以后,规定某些检测必须使用定量检测设备,少则几十万元,贵的要上百万元以上。加上企业还要自检,凡是规模过亿的企业,每年自检加上国检要花费300万元以上资金,同时还要负担比以往多3倍的人员去自检和接待抽检的费用,光明被抽检的次数其实不算多。”上述东北某乳企负责人表示。
- 1. 乳企欠“抽”吗? 业内称光明一年被抽检4000次不算多

关于文章【乳企欠“抽”吗? 业内称光明一年被抽检4000次不算多】评论
您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闻资讯
- 秘诀分享,便秘了怎么样能快速排便?2022/02/15
- 吴志强十四年如一日 客户至上是他多年坚守的信条2022/01/24
- 瑞鲨舒适口腔打破传统,开创舒适看牙新标准2022/01/21
- 星鲨D牌维生素D滴剂荣登2020-2021年度中国家庭常备2022/01/20
- 到货黑龙江后即开出首张处方,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加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