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讯

    食品安全权威发布大众健康医药广角科研成果曝光台社会万象明星热点两性新闻奇闻趣事医界要闻展会会议
    乳企欠“抽”吗? 业内称光明一年被抽检4000次不算多
核心提示】有关抽检次数多的言论并非抱怨,而是传达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在加强自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是空前的,请消费者理性对待乳制品质量;二是向乳制品企业传递信心,希望大家不要失去信心。针对这些质疑,光明乳业公关总监龚妍奇这样回应。

老百姓觉得还不够,乳企却已“抽怕了”,但食品安全事件仍层出不穷。中国乳制品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在奶源上。

乳企欠“抽”吗? 业内称光明一年被抽检4000次不算多

郭本恒被“抽”怕了。

“现在国家对乳制品的抽查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去年国家抽查光明乳业(8.42,0.01,0.12%)4553次,折算下来是抽查了几十万个指标,没有一个不合格。今年上半年已经抽查了2600多次,这么抽查会抽死人啊!”8月25日,在浙江杭州召开的乳制品工业协会第18次年会上光明乳业总裁郭本恒如是表示。

郭本恒说这番话两周后,9月8日,上海部分地区220ml光明小口玻璃瓶装牛奶发生出现酸败口感现象,上海质监部门已责令光明公司全面开展质量安全整顿。整改期未过,小小光明宝宝奶酷产品包装盒配料又被曝出含有“乳矿物盐”,光明不得不“全部回收”。怕被“抽死”的光明今年以来仍然事故不断。

上海质监局副局长沈伟民此前在新闻发布会上称,“我不知道这位老总的抱怨是出于什么想法。我认为有这么多抽查,是对老百姓负责,是对民众负责。企业应有这样的认识。三聚氰胺事件出来后,我们采取这么严厉的措施,不为过。”

老百姓不禁疑惑:如此频繁的抽检,乳企都被“抽”怕了,为什么还是问题不断?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光明被“抽”的次数不算多

“有关抽检次数多的言论并非抱怨,而是传达两层意思:一是企业在加强自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也是空前的,请消费者理性对待乳制品质量;二是向乳制品企业传递信心,希望大家不要失去信心。”针对这些质疑,光明乳业公关总监龚妍奇这样回应。

龚妍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希望公众能够理解不要误读企业的话语。

其他几家乳企对此事都采取了谨慎回避的态度。“关于检测的话题我们作为甲方实在不好表态,无论说什么都会百口莫辩。”一家乳企的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自三聚氰胺事件以来,国家加大力度对乳业进行全面检测和飞行抽检(在不预先告知抽检的对象、时间、地点的情况下,进行突击检查),检测次数增加了30%左右,检测项目由此前每个批次检测7个项目达到27个项目左右。

东北某乳企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国家检测乳制品的程序是:先由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质监部门进行抽检,如果检测出问题将对问题企业出具一个宏观食品安全报告,转交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再抽检被点名的企业。每次每项检测费用都在1000元左右,全部由被检企业自己承担。

“企业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的批次越多。尤其是三聚氰胺事件以后,规定某些检测必须使用定量检测设备,少则几十万元,贵的要上百万元以上。加上企业还要自检,凡是规模过亿的企业,每年自检加上国检要花费300万元以上资金,同时还要负担比以往多3倍的人员去自检和接待抽检的费用,光明被抽检的次数其实不算多。”上述东北某乳企负责人表示。

本文导航
  • 1. 乳企欠“抽”吗? 业内称光明一年被抽检4000次不算多
相关标签
[抽检][光明乳业][乳制品][食品安全]
(责任编辑:吴亚男)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返回网站首页
分享到:

    关于文章【乳企欠“抽”吗? 业内称光明一年被抽检4000次不算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