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倒走需腰身挺直或略后仰,这样脊椎和腰背肌将承受比平时更大的重力和运动力,使向前行走得不到充分活动的脊椎和背肌受到锻炼,有利于气血调畅。整日伏案工作或学习的人,采用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和腰背酸痛之苦。
身体协调性和控制能力比较好的人,不但能倒走还能倒跑。但是对于初学者和老年人以及腰部有伤病的人来说,倒走速度过快,摔倒的风险也大。中老年人不宜倒跑。
倒走法:向后迈步走,注意要脚跟先着地,路线走直。每次走八步。两腿夹书本,坐在椅子上,两腿伸直、夹紧,在踝关节上部(小腿下部)夹一本厚薄适宜的书,坚持在数分钟内不让书本落下。
最后,关于锻炼强度,腰痛、关节炎患者,建议每天可倒走练习2~3次,每次行进1500~2000米,其间可以走走停停。且最好是正向与逆向行走交替进行,每天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
在锻炼时,倒走对脚的动作要求较高。应先用右脚或左脚向后退,脚尖先着地,脚后跟后着地。频繁的脚尖活动会刺激脚上的经络、穴位和各部的反射区,同时也能不停地变换关节角度,增加韧带强度,活动肌肉群。
一般而言,倒走有三种基本姿势,分别适用于不同的练习者。双手叉腰式容易掌握身体重心,安全性高,适合高龄、多病和初学者;动肩摆臂甩手式可使全身得到运动,适合较熟练者;曲肘握拳式可以减少行进中的阻力,适用于训练有素的倒跑者。习惯后,几种姿式也可以交替使用。
倒走健身是一种有效健身方法。在锻炼时,倒走对脚的动作要求较高。应先用右脚或左脚向后退,脚尖先着地,脚后跟后着地。频繁的脚尖活动会刺激脚上的经络、穴位和各部的反射区,同时也能不停地变换关节角度,增加韧带强度,活动肌肉群。
初练者应选择平坦的、人比较少的场地,最好是直道。一开始速度要慢,步子要小,走的时间要短。等练习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则可以尝试在弯道上行走,速度可以快一些,步子稍微放大一点,倒行的时间也可以适当延长一些。
倒走、瑜珈、慢跑等都可以锻炼到腰部肌肉,同时,还可以常扭腰、睡前在床上做燕子飞运动。对于久坐的上班族来说,可以每天隔段时间做扩胸运动 (此时,双肘要放平),以及向后仰腰、向上牵拉等。
倒着走可以锻炼脊椎和背肌。倒着走时,需要腰身挺直并略向后仰,如此一来脊椎与腰背肌就需要承受比平时更大的重力和运动力,从而得到充分锻炼。这种运动方式能有效地消除疲劳和腰背酸痛,十分适合中老年慢性腰背痛患者。
脚跟疼又叫“气落底”,中医认为是肝肾亏虚导致的,经常练习倒走是保养脚后跟的不错方法。倒走时,因为是足跟着地,所以能够刺激足少阴肾经,有益气补肾、祛瘀止痛之功效。同时倒走可以使跟腱及腓肠肌达到锻炼,从而改善跟腱周围炎引起的足跟痛。
慢跑是球类、体操、田径、游泳等运动的基础,也是这些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慢跑动作简单,易于掌握,活动全面,运动量易调整,锻炼效果显著,因此,是一般中老年及体弱者喜爱的运动。
首先,你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为了培养积极的态度,你不妨报名参加一次慢跑比赛,或者找一个朋友一起锻炼,相互督促。
许多人都有这个误区,认为应该吃饱了再运到。不然会出现头晕乏力等现象。实际上,吃饱了再运动对健康有害。
合理饮食很重要,不要空腹跑,而不能吃了饭马上就进行慢跑,建议需要慢跑前,适当的吃一些东西,避免空腹导致血糖过低。
很多人跑步的时候都是脚掌同时着地的,其实这种方法是不正确的。慢跑正确方法第一就是脚步要软着地。什么叫软着地呢?就是脚后跟先着地,然后再从脚心慢慢过渡直到整个脚掌。这样着可以让关节更加舒展和放松。
经常慢跑的人睡眠质量都很好,因为大脑供血、供氧量都有提升。
慢跑也需要热身。先让自己的肌肉得到伸展,关节有些的活动都很重要,这看似无用的动作不但能在运动中保护身体,预防运动伤害。还能让你的身体快速热起来,能加速脂肪的燃烧。最开始的时候,这个热身不需要很复杂,就在原地慢走就行了,双臂自然摆动,让身体动起来,持续1分钟。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热身的时候,要用鼻子呼吸而不是用嘴。
运动前的热身运动很重要,充分的热身不但能让肌肉活动起来,让燃烧脂肪的速度更快,而且可以减少运动损伤,保护你的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