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苦瓜含有多种维生素成分,尤其是含有清脂、减肥的特效成分。因此苦瓜具有清热解毒、减肥、明目解渴、益肾利尿等功效。据研究发现,苦瓜还有很好的降血糖、抗病毒和防癌功效。
葱、姜、蒜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三种调味品,但它们具有非常高的药用价值。葱、姜、蒜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用法比如老姜熬水。这样熬出的姜汤对排出体内湿气非常帮助,还可令身体快速出汗,蒸发掉多余的湿气,缓解体内湿气过重的状况。另外两种调味品也可使用类似方法,其方法同样适用淋雨后预防感冒,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需要准备的材料有:赤小豆150g、粟米须50g、一条生鱼大约一斤,生姜3片。首先,把赤小豆、粟米须洗净,稍微浸泡一下。然后生鱼宰杀洗干净,晾干后,用少许姜丝起锅,将生鱼放进油锅内用慢火煎至微黄。再把赤小豆、粟米须和生姜放进瓦煲之中,加入两升左右清水。等到大火煲沸后,最后加入生鱼,待水沸腾之后,用小火慢煲约一个半小时,之后放入适量盐即可。
人体内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的问题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环境有关。外界湿气诱发内湿,经常在潮湿、阴冷的环境中容易导致湿气入侵体内。所以,在阴雨绵绵的天气,尤其是回南天里,应该关窗关门,把湿气拒于外面。
比如苋菜、扁豆、冬瓜、薏仁、绿豆、西瓜翠衣等。苋菜梗性凉味甘,它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也有解毒清热、通利小便、补血止血的作用。扁豆有滋补强壮、补脾益气、消暑化湿以及利水消肿的功效。
湿热质的人性情较急躁,外向好动,活泼,常常心烦易怒,应节制安神定志,以舒缓情志。做到喜与忧、苦与乐、顺与逆的正确对待,保持稳定的心态。
解溪穴位位置是在脚背、踝关节活动的凹点处。这个穴位是我们人体全身祛痰祛湿的一个穴位,特别是解除解除下肢的水肿,有着很显著的疗效。如果我们可以每日对解溪穴艾灸15分钟,并且坚持一段时间,就能够很好地达到了祛湿的目的了。
将百合120克,蜂蜜30克,拌均匀,蒸至其熟软。时含数片,咽津,嚼食。能补肺、润燥、清热,适用于肺热烦闷或燥热咳嗽、咽喉干痛等症。
鲜土茯苓刮去外皮、洗净,切块状;眉豆稍浸泡,洗净;猪脊骨洗净,用刀背敲裂,然后将各汤料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2个半小时,调入适量的食盐便可。
蘑菇温水浸泡半小时;鸡宰洗净,去脏杂、尾部;葱切段。一起下炖盅,加入热开水1250毫升(约5碗量),加盖隔水炖约3小时便可,进饮时方下盐。为3~4人量。
注意饮食调养,以清淡为主,常吃具有清热健脾利湿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绿豆、莲子、山药等。忌食海腥鱼类、羊狗肉、冷饮等。因为这些饮食易生湿、伤脾,而中医认为脾是主管消化吸收和水液代谢的,所以,脾虚水液代谢异常,从而加重皮肤病。平时可多喝粥以调理脾胃,如绿豆粥,荷叶粥,赤小豆粥等,以方便体内湿热的排泄。
清热去湿茶:银花15克,木棉花30克,槐花10克,火炭母30克,山栀子15克 ,绵茵陈15克,扁豆30克,枳壳15克,山楂15克,藿香10克,蒲公英15克。适合用于肠胃湿热证:疲倦乏力,昏昏欲睡,胃口不好,腹胀或痛,口臭,口腔溃疡,牙肉肿痛,或有湿疹,皮肤瘙痒,大便硬或烂,小便黄,舌苔黄厚。
薏苡仁10克,扁豆10克,陈皮5克,冬瓜(连皮)500克,猪肉400克,生姜适量。猪肉洗净切块、焯去血水备用。薏苡仁、扁豆、陈皮洗净,冬瓜(连皮)洗净切块,生姜切片。上述用料一同放入砂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熬煮1.5小时,调入精盐即成。
老黄瓜去核囊、切大块,陈皮略浸泡、刮囊、洗净,鸭肾洗净、飞水、切片,粳米淘洗干净。砂锅加清水,放入老黄瓜、陈皮、粳米、鸭肾,先猛火煲开,然后转小火煲2小时即可调味饮用。
燕麦是非常好的食物,尤其对女性朋友来说,常吃燕麦能滑肠通便,美容排毒,促使粪便体积变大、水分增加,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将蒸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它食材,如苹果、葡萄乾,营养又能促进排便!
经常会听见人们这样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性黏浊,如油入面。”其实这句话是形容人体内的湿气过重,让人的精神无法提起来,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的。
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支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口腔症状比较明显,刷牙恶心、舌苔白厚,方便后擦不干净,马桶上也冲不干净。可能与你的情志不畅、劳倦过度或吃的多(喜肥甘厚味、凉食)、贪凉等等有关。
运动出汗是很好的去湿气;特别是夏天不要开空调、风扇,身体里面的汗一定要出来,否则你的湿气太重,到了冬天肯定会得病的。
水芹:有清热利水的功效,适用于小便淋痛、小便出血、带下等病证;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适用于胸闷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