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食品安全总体向好 12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
解读
白酒塑化剂超标并非食品安全事件
12大食品热点问题涉及到酒类产品就有两件。今年6月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称浙江绍兴的古越龙山、塔牌等黄酒中含有2A类可疑致癌物氨基甲酸乙酯(EC),0.2/kg至0.26mg/kg。
对此,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教授级高工熊正河解读称,EC是广泛存在于发酵食品中的一种代谢副产物。在相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和限量标准正式颁布之前,仅以检测到酒中含有EC来评价黄酒是否存在致癌风险不科学,目前尚无根据判定黄酒中的EC(含量)是否存在潜在致癌风险,该事件非食品安全事件。
江南大学副校长、江南大学酿酒科学与酶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岩认为白酒塑化剂事件“判定依据不足,非食品安全事件”。他说,白酒中确实是检出了塑化剂DBP,但要理性看待。首先不是人为添加,该类物质在正常的发酵生产中不会产生;另外含有塑化剂和产生危害是两个概念,“塑化剂”对人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其摄进量大小和摄进时间。国际上动物实验研究表明,长期大剂量摄进的“塑化剂”具有生殖毒性,但目前尚没有人体受危害的临床病例。
仅可口可乐含氯为食品安全事件
在上述12大热点事件中,与会专家认为真正属于食品安全事件的仅有4月发生的可口可乐“含氯门”。
据了解,当时媒体报道称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因管道改造,致使消毒用的含氯处理水混入公司9个批次价值约500万元左右的12万箱可乐产品中,而且部分产品被当作合格产品销往市场。对此,可口可乐当时发布声明称,“我们出厂的所有产品都经过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的检验,符合国家有关质量的法律法规”。随后山西省质监部门介入调查,称“媒体披露的问题情况属实,同时还发现该公司存在个别生产条件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问题”。
“这是一起典型的由于过程控制不到位,而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孙宝国说。
与会专家称并非有毒就有危害
与会专家昨天表示,2012年12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很多属于误读,而对“量效关系”的理解才是当前食品安全公共科普最为紧迫,也最为重要的内容。
“我们生存的环境当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毒素,有些是工业化过程当中造成的。食品当中毒素产生的危害前提是要达到一定的量,不是说食品当中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就会对人体健康成危害。”孙宝国表示,食品当中都存在有毒有害物质,比如黄酒当中EC问题,自古以来都有,黄酒、白酒、葡萄酒以及国外的酒当中都有,30年以前应该说几乎是检测不到,现在我们能够检测到了,因为科学技术进步了,但是检测的这些毒素并不意味着对人体能够造成危害。
- 2. 解读2012食品安全事件

关于文章【2012食品安全总体向好 12大食品安全热点问题】评论
您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闻资讯
- 秘诀分享,便秘了怎么样能快速排便?2022/02/15
- 吴志强十四年如一日 客户至上是他多年坚守的信条2022/01/24
- 瑞鲨舒适口腔打破传统,开创舒适看牙新标准2022/01/21
- 星鲨D牌维生素D滴剂荣登2020-2021年度中国家庭常备2022/01/20
- 到货黑龙江后即开出首张处方,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加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