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讯

    食品安全权威发布大众健康医药广角科研成果曝光台社会万象明星热点两性新闻奇闻趣事医界要闻展会会议
    美国枪杀小学生案:母亲将儿子培养成杀人机器
核心提示】美国康涅狄格州警方15日公布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遇难者名单以及调查进展。相继浮出水面的细节比外界一天前所获知更加惊人:遇难学生最大只有7岁,遭枪手用半自动步枪近距离开枪打死,所有人身中数枪。此外,美国总统奥巴马定于16日晚7点到康州参加悼念活动。

心理专家支招

尽量不要让孩子了解案情

康涅狄格州纽敦镇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震惊美国。心理专家说,这类惨案可能严重损害儿童心理健康,父母必须采取正确措施,包括尽量不要让孩子获知案件新闻报道,以合理方式抚慰孩子的忧虑情绪,不要过度流露内心感情,最好给他们一个拥抱。

阻二次恐怖

不少警察说,枪杀现场是他们所见最恐怖的犯罪现场之一。心理学家强烈建议父母把孩子与罪案报道“隔离”。

纽约儿童心理研究所心理学家杰米·霍华德称,对于年龄很小的孩子而言,他们收看新闻后可能会误以为这类事件一次又一次发生。他们不一定知道这些都是同一件事,因而会非常害怕。

耶鲁大学儿童心理学教授艾伦·卡兹丹说,美国“9·11”恐怖袭击后,一些儿童虽然没有亲历袭击,却收看过多新闻报道,从而心理严重受创。“出现二次恐怖主义,即一些儿童因受大量报道影响,患创伤后应激障碍。”

纠联想逻辑

心理学家们说,成年人会认为,小学遇袭概率不大,但孩子们则会认为这类事件会经常发生,脑中难以抹去恐怖场景。

霍华德说,儿童容易有“联想逻辑”,认为“如果这会在幼儿园一间教室发生,今后就会在另一间教室发生”。对此,父母应以确定口吻告诉他们,警察和老师已确保学校安全,这类事件极少发生。

专家们认为,言语不一定是安抚孩子的最佳方式,可以按照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言,“把孩子们抱得更紧一些,告诉他们,我们爱他们”。“如果话语不管用,那么你永远不要低估拥抱的力量。”

防情绪失控

心理学家理查德·贝塞尔建议父母,对于7岁至12岁的孩子而言,与他们交流时,可以询问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回答很害怕,“最糟糕的就是说"没什么好怕的"。应该告诉他们,我们会保护你。他们把那些坏蛋都抓住了”。

专家们要求父母,回答孩子问题时,不要过多表露自己对这起案件的感受。

贝塞尔说,父母可以表露难过、忧虑和同情。但“如果你不能控制哭泣,怒气冲天或无法控制情绪,可能影响孩子们对这起惨案的反应”。如果父母不能控制感情,应该向其他成年人倾诉,同时不能让孩子听见他们的对话。

相关标签
[美国][枪杀小学生][杀人][校园枪击案]
(责任编辑:吴亚男)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返回网站首页
分享到:

    关于文章【美国枪杀小学生案:母亲将儿子培养成杀人机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