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政部:将针对艾滋病等人群制定医疗救助政策
2012-10-25 14:08:44 来源:新京报
我要评论人关注
【核心提示】受国务院委托,昨日下午,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时通报,我国将推动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制定针对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者、重性精神病患者等特殊人群的医疗救助政策。全国人大已经将《社会救助法》列入立法工作计划。
焦点
【低保】 干部近亲属吃低保须备案
最近几年,各地低保发放屡现“关系保”、“人情保”。对此,李立国说,在核批社会救助对象时,由于《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有限制条件,民政部门无法及时查询救助申请家庭财产等经济状况信息,造成一些地区出现社会救助对象认定不准确以及“关系保”、“人情保”等问题。
李立国表示,建立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目前,主要依靠县及县以下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具体执行社会救助政策,“当前基层普遍存在工作力量薄弱、工作经费短缺、工作条件落后、专业化和信息化程度不高等问题”。
李立国说,社会救助将被纳入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低保等还将纳入地方科学发展考评体系和政府绩效考核。此外还要建立跨部门、多层次、信息共享的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并实行社会救助经办人员和村(居)干部近亲属享受救助备案制度。
也就是说,今后,社会救助的经办人员、村干部、居委会干部,近亲属享受救助都须登记备案。
【社会救助】 建流动人口临时救助制度
李立国说,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框架虽已初步建立,但仍有一些困难群众和特殊情况难以纳入救助范围。
例如“支出型”贫困家庭,也就是因重大疾病、子女就学、突发性事件等原因,导致生活必需性支出高的家庭,由于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所以无缘享受社会救助。再如户籍不在本地的常住人口,如果偶遇困难,也不能享受到居住地的救助政策。
据介绍,从2007年开始,民政部部署各地探索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努力解决低收入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目前,全国共有26个省(区、市)初步建立这项制度,救助范围由城乡低保对象扩大到低保边缘群体,部分地区还扩大到常住非户籍人口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流动人口。
本文导航
- 2. 【低保】 干部近亲属吃低保须备案
凡未标明263h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上一篇:脐带血成“救命血” 脐带血能治哪些病?
- 下一篇:美国科学家有望研制出通用流感疫苗
关于文章【民政部:将针对艾滋病等人群制定医疗救助政策】评论
您可能会感兴趣的新闻资讯
- 秘诀分享,便秘了怎么样能快速排便?2022/02/15
- 吴志强十四年如一日 客户至上是他多年坚守的信条2022/01/24
- 瑞鲨舒适口腔打破传统,开创舒适看牙新标准2022/01/21
- 星鲨D牌维生素D滴剂荣登2020-2021年度中国家庭常备2022/01/20
- 到货黑龙江后即开出首张处方,舒格利单抗注射液加2022/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