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患者的直系亲属是否患有焦虑症。焦虑症跟家族病史有密切的关系。研究显示,在同卵双胞胎中,如果1人得病,另1人罹病机率只有50%。父母其中1人得焦虑症,子女得病机率为25%;若双亲都是焦虑症病人,子女罹病率提高至50~75%。研究发现有家族遗传焦虑症病史的患者,其第11对染色体发生异常。
焦虑性神经症患者发病后,脑中总是胡思乱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异常。此时,患者可采用自我刺激法缓解焦虑症,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乱想时,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书读,或从事紧张的体力劳动,忘却痛苦的事情。这样就可以防止胡思乱想再产生其他病症,同时也可增强你的适应能力。
惊恐发作也属于焦虑症的症状:患者会突然感到危机或威胁即将来临或死亡迫在眉睫,体验到强烈的恐惧,并产生立即逃离的冲动,同时会出现各种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如心悸、出汗、震颤、害怕失去控制或会“发疯”、濒死感、感觉异常,以及寒战或发热。常见于惊恐障碍或各种恐怖症。
正确对待:易患焦虑性抑郁症的人,大多在病前的性格就内向、易猜忌、胆小怕事等。因此,患者应努力改变自己性格中的弱点。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这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缓解的。其次,在不断树立自信心的同时,要做到持之以恒,切记不要急于求成,回复时间的长短与自己的心态是紧密相关的。
培养业余爱好:培养业余的爱好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使患者转移注意力。从事业余嗜好是纾解心情的极佳方式。不妨花些钱和时间去作自己喜爱的事,比如养花、钓鱼、画画、下棋等。
焦虑性失眠患者的精神状态为疑虑或忧虑、抑郁、惶惶然有如大难临头,整天提心吊胆,战战兢兢、紧张不安,常因小事而烦恼,自责、发脾气、坐立不安,而由于焦虑情绪的影响而引起肾气不足,气血虚和导致的阴阳失调,脏腑功能不能正常运行。
情感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你可以把你的紧张、焦虑讲给亲人或朋友,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或者找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忧郁。想了解更多、更好的宣泄情感的方法,可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也可以向心理咨询师讨教。
生理调节,生理调节其一呼吸松驰调节。当自我感觉到心理比较紧张时,可改变原来的呼吸节奏,采用缓慢的稳定的呼吸方法,连续多次,可达到消除紧张情绪和平衡心理的目的。其二是肌肉松驰的调节。如近几天一直情绪紧张,可选择安静的环境休息一下,听听轻松的音乐,躺一会,让全身各处肌肉得到放松。
放松法:放松法治疗是一种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肌肉和情绪放松的方法。患者可以通过学习和掌握呼吸调节、放松全身肌肉的方法来消除杂念。这对焦虑状态性发作者有很好的效果。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生物反馈治疗仪的检测下,进行放松训练。
增加自信自信是治愈焦虑症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的,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从而忧虑、紧张和恐惧。因此,作为一个焦虑症的患者,你必须首先自信,减少自卑感。应该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虑程度就会降低一点,恢复自信,也就能最终驱逐焦虑症。
一个人体中都会存在着各种冲动、欲望,与自我难以调解的,对于 一些行为或者是现象表现出一种敌意的情况,或者是极力压抑的冲动,矛盾的意向等也是常见的引发焦虑症的因素。
环境因素:当人们遭遇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或进入到未知的充满风险的新环境时,个人的惯常行为方式无法适应这一特殊情景,从而引发了焦虑症。
冥想可以使我们把精力集中在身心的感受上,而忽视强迫性的、反复的担忧和焦虑,可以缓解、治疗慢性疼痛。”深呼吸就是这样一种冥想方式,它不仅是一个动作,而且还是一种内心状态。
轻微性焦虑症的表现包括认识障碍。轻微性焦虑症患者有时还存有认识方面的障碍,如对周围环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认识,思维变得简单和模糊,整天专注于自己的健康状态,担心疾病再度发作等。
肢体活动有利于缓解焦虑,对那些平时容易急躁的人,应多参加慢跑、 打太极拳、下棋、游泳等运动,可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稳定情绪。
会影响孩子身高:这是儿童长期患有焦虑症的危害。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儿童的正常发育,心理压力大、长时间处于焦虑状态、很少有人关爱的儿童,体内生长激素分泌水平降低,会影响到身体长高。
危害健康。症状表现有:连续头晕或暂时失去记忆、直肠出血、脉搏加速、手掌冒汗、慢性背痛、颈痛、慢性或严重头痛、颤抖、荨麻疹、情绪过度紧张无法承受、失眠等症状。
焦虑症需要与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相鉴别。躯体疾病伴发的焦虑症状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必须熟悉这些疾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必要时进行有关疾病的特殊检查。
经常和朋友保持交往的人,其精神状态远比孤僻独处的人好很多,特别在情况不佳时,朋友就是良医。交朋友可以向朋友倾诉自己的快乐和悲伤,尤其是结交一些风趣、逗人发笑、使人愉快的朋友。养成和朋友经常保持接触的习惯,这样可以避免和治疗孤独和离异感,减轻抑郁症状。
随时调整自己的意识和行为,使其符合社会规范,这样人们会变得更加活跃,越来越严重的焦虑,需要正确认识自己与社会的关系,开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