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山药味甘性平,是一种温和、滋补的食物,有健脾养胃的功效。山药特有的黏蛋白物质能够滋润胃黏膜,起到保护胃的作用,对治疗胃痛也有一定的作用。甘蓝含的维生素K1及维生素U,不仅能抗胃部溃疡、保护并修复胃黏膜组织,还可以保持胃部细胞活跃旺盛,降低病变的几率。
红参味甘微苦性平,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凡气血津液不足之症皆可应用。云苓味甘淡性平,健脾利水,宁心安神。白术味甘微苦,性温,健脾燥湿、利水、安胎。牛腱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
味甘,性平,无毒。归脾、肺经。能养血明目,健脾消食,补气生血,行气化滞。现代研究认为胡萝卜富含α和β胡萝卜素,这是两种强抗氧化剂,能减缓有害物质对细胞的侵害。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物质,最好用植物油烹调。
健脾补血,和胃调冲。本菜香甜味醇。牛肉,含蛋白质、多种维生素及无机盐,属高热量食品,能健脾胃,理虚弱;土豆,含糖类、蛋白质、纤维素、铁、维生素C等,和胃调中,强身益肾。
排骨切块洗净备用。茶树菇提前半小时泡发好。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姜切片备好。锅下水烧开后,放入排骨焯水,然后洗净排骨表面浮沫。将排骨、茶树菇、胡萝卜和姜片放加内胆里,加入适量的水。把后把内盅放入电炖盅里,盖上盖子,加入适量的水。调到筋骨键。四小时后听到响铃就炖好了,加入适量盐即可开吃。
嫩生姜10克,大米1杯,清水4杯,红糖适量。生姜洗净切成薄片,大米洗净后用水浸泡30分钟;2。锅置火上,放入清水烧开,将泡好的大米放进去,大火烧开转小火,加入姜片,继续熬煮40分钟。待粥粘稠后放入红糖,烧开即可。
鲜枣:有益气、养血、补脾、健胃、生津、止渴、强神、壮力之功,适合脾胃虚弱、纳食不香、大便稀溏、气血不足、贫血缺血、面黄肌瘦及睡眠不安者食用,但鲜枣食入过多则起到助湿生热的反作用。
包心菜是一种很好的保健脾胃的食品,不仅能够清热解毒、里尼奥消肿,同时还能够有效治疗各种由于内热造成的疾病。并且包心菜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多吃不仅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同时还能够有效的保养皮肤。
胡萝卜350克,粳米100克。先将胡萝卜1~2根(按个人喜好定)洗净切成细丝,沸水稍微煮过后,与植物油、葱花、姜末等佐料炒后待用。用100克粳米加水煮粥,快熟时,加入炒好的胡萝卜同煮。此粥适用于便秘、肠胃不适、饱闷气胀、消化不良。
栗子放入锅里煮几分钟,然后关火焖十来分钟。锅里放入适量水,加入适量料酒,放入排骨焯水。里放入植物油烧到六成热,下入焯好水的排骨,加入少许红烧酱油和豆瓣酱翻炒入味,然后加入姜、蒜、葱。
各物分别洗净。鸡脚去甲、敲裂;猪脊骨敲裂。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鲜山楂30克、蜂蜜适量。将鲜山楂果研碎去籽,用开水冲泡果肉15分钟,再过滤取汁,最后依据个人口味调入蜂蜜即可。每日2剂,代茶饮。具有消食化积、强健脾胃的功效,适合脾胃虚弱者。
本方为补脾止血茶的的配对对方,在血止以后作调整周期用。可连续使用2-3个疗程,中药诱发排卵主要以温补脾肾为主。常用药如附咐子、菟丝子、枸杞子、山萸肉、熟地,杜仲、党参、山药、黄芪等,另介绍鹿茸丸有刺激卵泡生专长之功能。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
先将羊肉洗净切块,起锅爆香。然后把胡椒、陈皮、生姜洗净,与羊肉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1~2小时,调味食用。功效:温中助阳,散寒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的胃痛患者。
炎热的夏天,人体肠胃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往往胃口不开,食欲减退。苦作为“五味”之一,可以激发人的食欲。立夏中医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顺应春夏之交养心的生理特点,苦瓜就是清心降火的佼佼者。
地瓜:地瓜是补脾胃的食物之一,它具有补脾、宽肠胃、益气力的功效,很适合身体瘦弱、容易乏力、脾虚的人吃,但是吃地瓜要注意适量,如果吃多了容易导致胃肠道胀气,还会有反酸烧心的现象。
健脾补肾祛湿汤的主要材料为响螺、乾鸭肾、板栗、茯神、薏米、扁豆、山药、果皮。其具体做法如下,将乾鸭肾处理干净后,用水浸泡,直至变软。果皮浸泡后,用刀刮去瓤。其它食材清洗干净后备用。
太子参10克,茵陈10克,泽泻10克,半夏6克,苍术3克,茯苓10克,青皮6克,谷麦芽各10克,甘草3克。健脾益气,清暑化湿。治疗:疰夏(包括小儿夏季热),症见低热疲乏、纳呆消瘦、便溏等。
心窝指中脘穴以上,胸骨以下的部位,是胃在体表的对应区,用手掌以顺时针及逆时针方向各揉36圈以上,使局部感到温暖、舒畅,有调节中焦气机,使胃气通畅的作用。如果消化不良,胃胀症状明显,可由心窝处开始重复由上至下推按的手法,注意不要由下至上推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