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立秋"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然而高温天气持续,让很多市民感到颇有"秋老虎"发威感觉,养生专家提醒,时至立秋,防暑和滋阴是养生保健的关键词。
在生活中,脑中风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患者所承受的身心健康危害是难以解除的,因此很多患者会在确诊后丧失治疗的信心,认为自己无法医治。那么究竟脑中风能治好吗?下面我们大家就一起来具体的了解一下,看脑中风这种疾病到底能否治愈。
水是谁都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有人总是抱着水杯喝个不停,还有人喝口水能管大半天……除了自身习惯,这当中有什么学问呢?
美国政府1980年推算,酸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突出,酸雨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数的2%,我国的重庆市世界三大酸雨城市之一,每年酸雨造成的损失可达5~6亿,重庆酸雨频率高达80%,酸雨的ph值全年平均为4.38,在酸雨的危害下,整个城市建筑灰暗脏旧,汽车公共设施锈迹斑斑,土壤酸化、农作物质产、病虫害加剧,树木成片死亡。
酸性体质如何调理呢?首先要知道酸性体质是如何形成的。
正常人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为碱性体质者,但这部分人只占总人群的10%左右,更多人的体液的pH值在7.35以下,身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医学上称为酸性体质者。与碱性体质者相比,酸性体质者常会感到身体疲乏、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腰酸腿痛,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什么毛病,如不注意改善,就会继续发展成疾病。
心血管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种类,尤其高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高达1500万人,居各种死因首位。今天给大家介绍几款日常生活中针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茶饮,可以减轻疾病带来的不适。
妈妈针对小孩发热类型不同,选择的食物也有所不同。小孩感冒发烧吃什么食物?一般发热急性期或高热期主要吃流质的食物,而恢复期、退热期吃半流质食物。
三伏天气,最热门的话题当然是如何避暑消暑,躲在空调房内是最普遍的纳凉方式,因而错过了夏天养肺的重要机会,也忽略了夏天养肺的重要性。
夏天的脚步渐渐走远,秋天已悄悄来临。一周的雷雨天气笼罩着大江南北,天天雷雨交加导致人们心情急躁从而饮食欲降低。同时,高温与闷湿并存,开空调后,室内外温差极大,极易导致感冒、发烧、咽喉疼痛、食欲不振等病症。那么,多雨天气该如何进行防病保健呢?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等几个方面一一了解。
夏季锻炼时应选择中小强度的运动,特别是耐力运动,比如行走、慢跑和体操等。一方面有利于改善脂肪代谢,另一方面不至于增加食欲。而过度运动,认为夏季出汗多,就能达到快速减肥的想法是错误的。要知道凡事都有过度,如果操之过急,只会让你得不偿失。
作为一种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瑜伽”并非只是一套流行或时髦的健身运动这么简单。现代人吸取其有益精华,发现瑜伽的好处不胜枚举。
咯血是指喉部以下的呼吸器官(即气管、支气管或肺组织)出血,并经咳嗽动作从口腔排出的过程。咯血不仅可由呼吸系统疾病引起,也可由循环系统疾病、外伤以及其他系统疾病或全身性因素引起。应与口腔、咽、鼻出血、呕血相鉴别。
乳头和乳晕也是女性乳房的一部分,女性也要注意这两部位的健康,当你的乳头或者乳晕出现一些异样时,要及时检查身体,排除病变,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医如何通过乳头、乳晕看健康。
舒展的腰身,挺拔的身姿,是每位女性追求的目标,运动也因此成为习惯,但每月如期而至的特殊时期却总是困扰女性,很多人常规的运动也会使生理期紊乱。
风湿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这种病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不便。所以说,风湿的治疗是很重要的。那么,风湿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哪些呢?一起来看专家的介绍。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
今年7月23日为二十四节气之大暑,此时正是火热的仲夏,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间。古人视“暑”即为“热”,一般农历6月初小暑先一步到来,大暑紧随其后,之后天气便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且此时湿气也是一年中最重的时节。
夏天气温高,天气炎热,气候除了热之外还有“湿”,而湿度也是影响人体舒适感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容易阻遏气机,影响体内气的运行。因此我们要从饮食上祛湿。那夏季祛湿我们要吃什么呢?
大暑是一年最炎热的时节,各位办公室一族即使呆在舒适的空调房里也不要忘了养生保健喔!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上班族要如何度过大暑天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