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大米相关成人实验疑似曾在山东济宁进行 事件背后“伦理审查”乱象
“营养餐”实为试验
家长陈素云记得,荫教授说这个项目得到美国机构与国家资金支持,江口小学是争取到的
疾控部门提到的国家课题组项目,在12岁的贺鹏(化名)记忆里,就是“吃营养餐”。
4年前贺鹏在江口小学,一共吃了两个阶段的“营养餐”。他记得,老师说学校免费提供的营养餐可以让学生长得更高、更健康。
“都四年了,记不清当时吃的啥了,记得早餐有米粉,中餐菠菜、米饭。”贺鹏回忆,那期间会有抽血,“老师说是体检”。他记得2008年五六月间抽过5次血。
根据疾控部门的说法,2008年在江口小学进行的,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名称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内容涉及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没有转基因大米的研究。
据湖南省疾控中心主任李俊华介绍,2008年初,中疾控营养所与湖南省疾控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由湖南方面组织实施这个项目。荫士安研究员为项目负责人,湖南省疾控中心毒理科胡余明博士配合选点并组织试验。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9月5日公布的情况,此项目的研究设计,通过了中疾控营养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批,参加试验学生的家长均签了知情同意书。
对于“知情”,贺鹏的父亲贺检生说,他曾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仔细看了关于营养餐的资料,“只说是营养餐,没说是试验”。
记者过去十天在江口镇的调查中,采访到的相关家长均表示只知道学校的免费营养餐,不知道有试验这回事。
江口镇农民陈素云曾参加过数次关于“营养餐”的家长会。她记得荫教授曾说这个项目得到美国机构与国家疾控中心资金支持,江口小学是在众多竞争中才争取到的。
陈素云还记得,孩子曾回来告诉她,学校来了几个美国人,吃午餐时还拉着用餐的学生合影。
美方相关机构提供资料中的图片,称是试验中吃的食品。
试验中的“试验”
湖南疾控中心称与中国疾控中心签的协议,不涉及第三方,不知汤光文和王茵等第三方人士如何参与其中
湖南与衡阳疾控部门相关人士说,他们并不知那个试验中还藏着一个试验,直到最近“黄金大米”事件曝出。
8月1日《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论文《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文中称在中国湖南省对24名儿童进行了转基因食品“黄金大米”的喂养试验。
论文称,试验选取了72名6到8岁的健康儿童,分为三组,其中24名儿童在21天里每日午餐进食60克转基因食品“黄金大米”,并对其体内维生素A含量进行抽血检测,得出的结论是,黄金大米与维生素A胶囊效果相当。 该文署名作者依序为,美国塔夫茨大学教授汤光文、湖南省疾控中心胡余明、中国疾控中心荫士安、浙江医学科学院王茵和另三名美国学者。论文还注明了各作者的分工。
事件曝出后,论文中涉及的3名中方作者均称不知详情不曾签字。
不过,荫士安的情况随后发生变化。
9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情况说,荫士安称他曾收到《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通知并签字同意发表,但对美方项目是否使用了黄金大米不知情。
荫士安称,考虑其负责的项目与汤光文负责的“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项目”(NIH)均有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内容,故将2个项目的现场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了。
对于两个项目合并进行,江口小学受试学生、家长与时任学校负责人以及衡南县、衡阳市、湖南省三级疾控部门负责人,均称毫不知情。
论文的“第二作者”、湖南省疾控中心胡余明则称“至今云里雾里”。
湖南省疾控中心主任李俊华称,课题组试验结束后,荫士安曾给胡余明打电话,说有一篇论文成果将在美国一家著名杂志发表,想给你署个名,胡口头同意了,但论文发表前胡称他并没见过内容。
李俊华说,2008年湖南疾控中心与中疾控营养所签订的协议,不涉及任何第三方。“我们不知道汤光文和王茵等其他人是如何到现场的,谁带过去的,谁让他们介入试验的,更不知他们如何参与试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