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疫情预报,大家一定要注意
七月,骄阳酷暑,盛夏之时
在避暑的同时勿忘“防病”

感染性腹泻病
儿童常见的感染性腹泻多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导致,常见症状有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或伴有呕吐、肚子疼等症状;据我国卫生相关部门调查显示,每年的6~8月是发病高峰,因主要病原痢疾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在盛夏时节非常活跃;如果不及时注意,多数情况下会造成脱水、便血、脱肛等严重后果。

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传播大多是通过饮食感染,应让自家宝宝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不吃冷冻隔夜食物的习惯。

流行性腮腺炎
近年来夏季也偶有流行性腮腺炎发作,该疾病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并且这是国家法定的丙类传染病,

本来腮腺炎病毒抵抗力低,也无法抗拒紫外线、56℃以上高温等环境侵袭,但如今空调环境下普遍温度低于室温,且环境密闭,反而更加适宜腮腺炎病毒经飞沫或空气传播。

腮腺炎病毒除侵犯腮腺外,还能侵犯神经系统及各种腺体组织,引起脑膜炎、脑膜脑炎、睾丸炎、卵巢炎和胰腺炎等。
腮腺炎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行性腮腺炎最经济、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2、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3、打喷嚏或咳嗽时应掩着口鼻,并妥善清理口鼻分泌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在7月也进入发病高峰,除遵循“洗净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的“十五字”方针外,儿童家长还应注意: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孩子洗手。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奶瓶、奶嘴及孩子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如果孩子发病,应居家治疗,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以减少交叉感染。

在中医理论中,手足口病属“温病”疮毒范畴,是因夏日湿热疫毒所起,所以在防治时采用清热解毒的祛湿类中药或饮剂最为合适,白云山星群夏桑菊具有除湿痹,解疮毒的功效,能有效预防导致的手足口病的疱疹、皮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