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法分析
目前国内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h、意识障碍Glasgow昏迷量表中的评分>8的状况下就可进行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专科医院-社区康复”三级康复服务网络。卒中病人发病后,首先接受卒中单元康复管理,通过临床医生、康复医生、康复技师、护士等组成康复团队为病人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防止继发合并症的发生。实践证明,卒中单元模式在减少卒中早期并发症,提高患者功能恢复方面具有积极治疗作用。
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方法
早期病人康复以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为主,随着创新科技不断突破,各种新型康复产品相继涌现,一些新的治疗方法也逐步应用至临床,且收效甚好。
运动想象疗法
是在暗示语的指导下,在头脑中反复想象某种运动动作或运动情境,从而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运动想象训练需要患者能理解指导语,对于智力或认知障碍、失语患者不宜进行运动想象。
强制性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或CIT)
又称强制性治疗,是8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方法。该方法通过限制健侧上肢,达到强制使用和强化训练患肢的目的,自应用于治疗慢性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以来,强制性运动疗法得到较大发展,其原则在神经康复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并获得成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镜像治疗
镜像电刺激是通过采集患者微弱的肌电信号,提取患者健侧的肌电信号,根据肌电信号同步产生低频电刺激,通过电极激发患侧特定部位的肌肉,使肌肉产生收缩运动,从而实现健侧带动患侧进行自动运动训练功能。已有研究证明镜像治疗能够改善偏瘫肢体功能状态。镜像神经元体系的建立为更多镜像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
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
FES属于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ES)的范畴,是利用一定强度的低频脉冲电流,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来刺激一组或多组肌肉,诱发肌肉运动或模拟正常的自主运动,以达到改善或恢复被刺激肌肉或肌群功能的目的。如足下垂助行仪就是在步行过程中帮助偏瘫患者改善步态纠正足下垂,达到重建大脑神经运动功能。FES在改善肢体偏瘫功能的运用将更广泛。
经颅磁刺激技术(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TMS)
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国内外研究证明脑卒中患者进行TMS治疗后明显促进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肌内效贴扎技术
肌内效贴布来自于运动机能学,近年来也慢慢运用到了脑卒中偏瘫功能康复中来。很多研究及文章证明肌内效贴布对偏瘫患者肩关节的半脱位、疼痛、关节的稳定及步态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肌内效贴布的贴扎方法还在继续发展。
减重步行训练
脑卒中急性期病人有大约一半以上不能行走,需要一段时间的功能康复才能获得一定的步行能力。步行训练除传统的康复方法外,减重步行训练(Body Weight Support Treadmill Gait Training,BWSTT)是近几年来治疗脑卒中偏瘫步态的一种新的康复方法。减中步行训练最早应用于截瘫的步行训练中,上世纪90年代开始应用治疗偏瘫、脑瘫等,训练通过支持一部分的体重使得下肢负重减轻,为双下肢提供了对称的重量转移,使患肢尽早负重,并重复练习完整的步态循环,延长患侧支撑期,同时增加训练的安全性。近几年天轨移位式系统、反重力跑台、水下减重步态训练系统等都开始在偏瘫步态训练上运用和研究分析。
以上康复手段各有优势,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康复疗法。较简单方便且价格较低的是足下垂助行仪和肌内效贴布,但是两者论起使用效果来当数足下垂助行仪更胜一筹,足下垂助行仪效果更加立竿见影,是偏瘫患者的康复首选。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离不开康复医学的发展,而康复医学离不开现代科学的发展。今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科学基础融入到康复医学中来,形成新的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方法。
- 上一篇:儿童牛皮癣能治愈吗
- 下一篇:广州进入流感高峰,防治H1N1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