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口食品成标注不规范:要让百姓看得懂
2013-05-10 10:00: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我要评论人关注
【核心提示】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是我国第一个食品营养标签国家标准,属于强制执行的标准。实施4个多月来,效果如何?近期,记者走访了上海多家超市、卖场、便利店后发现,不少食品营养标签标注得并不规范,甚至没有进行标注。消费者对营养标签往往不看或是看不懂。
进口食品成标注不规范“重灾区”
尽管自认为挺关注健康和食品安全的,上海白领李阳在选择预包装食品时,关注的重点也只是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时会看看成分表,知道很多食品背面有个‘小方块’,但是从来没有研究过。”
李阳所提到的这个“小方块”,叫做营养成分表。从今年1月1日起,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预包装食品都必须标注营养成分表后才能上市销售。
国家风险评估中心标准三部副主任韩军花指出,食品的营养对保证居民健康至关重要,通则的实施首次把营养纳入食品安全的总体布局里来管理。
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直接向消费者提供的食品,比如我们平时购买的包装好的饼干、饮料、速冻水饺、薯片、酱油等。根据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外包装标签上必须标示出能量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4种核心营养素的含量值及其占营养素参考值的百分比,未进行标注的产品将不得进入市场销售。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市面上在售的预包装食品,包装袋上大多标上了营养标签,但也有部分进口食品未按要求标注营养标签。根据通则,进口食品的营养标签应使用中文。但在位于长宁区的一家进口食品店内,不少食品外包装上只用外文标注营养成分表,没有用中文标注营养成分表。
本文导航
- 1. 进口食品成标注不规范:要让百姓看得懂
- 2. 食品营养知识存三大误区
凡未标明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 上一篇:绿色有机食品标志山寨多 “超期服役”很常见
- 下一篇:“六一”开展儿童用品打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