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讯

    食品安全权威发布大众健康医药广角科研成果曝光台社会万象明星热点两性新闻奇闻趣事医界要闻展会会议
    我国限塑令出台逾4年 降解塑料袋占比不到5%
核心提示】虽然限塑令出台至今已逾4年时间,但现实是,我国每年消耗的塑料购物袋约40万-60万吨,降解塑料袋用量不到5%。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降解塑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塑料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副主任翁云宣如是说。

环保成本如何分摊

国家机械标准化委员会固废分标会主任白云峰认为,人们需要形成这样的观点——不环保,就得付出高代价,利用市场杠杆调节,“降解塑料袋就必须贵,得改变大家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习惯”。

当下,四五角钱的生物降解塑料袋犹如环保产业中的绿色奢侈品。要想根除“白色污染”这块心病,还要解决环保成本的问题。

“现在中国生活水平还不是特别高,毕竟降解的成本要高一些,要使用的话,生活成本可能就要提高一些。大家能不能接受跟最终政策方面的决策,可能有不一样的结果 。”齐翔腾达内部人士说。

“根据生产调查和测算结果,应用生物分解塑料的生产成本是传统塑料的2-5倍。由于价格过于昂贵,在现有经济条件下,若缺失政府补贴和政策支持,生物分解塑料要替代常规产品难以实现。”翁云宣说,在国外,政府通过政策或税收调节价格,有的发达国家直接禁止非生物分解塑料购物袋的使用,在有的国家还专门设立专项发展基金以支持生物分解塑料产业。目前中国政策上对生物分解塑料产业的支持力度较弱,虽有宏观政策支持,但缺少细则,不利于生产型企业的发展。中国在法律上没有明确生物分解塑料在现代循环经济中的地位,在政策上尚没有给予巨大优惠支持。

白云峰认为,人们需要形成这样的观点——不环保,就得付出高代价,利用市场杠杆调节,“降解塑料袋就必须贵,得改变大家使用一次性物品的习惯。”

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一些发展较好的企业,如武汉华丽、金发科技、宁波天安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但各企业盈利状况却不乐观。

据翁云宣提供的数据,国内整个降解塑料行业内的企业大概有200家,生物降解塑料的原料年产能在15万吨左右。这些企业中有30%是盈利的,其他企业还处于研发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成本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市场仍比较看好可降解塑料的前景。

据Daniel Hebert介绍,金融危机前,巴斯夫的生物降解可堆肥塑料只有1.4万吨。2009年,巴斯夫将产能扩大到7.5万吨。“因为比较看好环保材料的市场前景,所以即使在金融危机期间,我们也做扩大产能的工作。”

“一方面,从外部环境来看,像美国的一些州,意大利等一些欧洲国家纷纷出台强制推广降解塑料袋的政策,可降解塑料袋需求逐渐增加;另一方面,从国内原料规模放大速度来看,随着原料规模逐渐放大,其成本也在逐渐降低;再就是我国对环境保护和可再生资源支持政策加强,降解塑料袋应该会有快速发展。”翁云宣说。

翁云宣预计, “十二五”期间生物降解材料的产能预计会超过50万吨。在成本方面,如果生产1000吨生物降解塑料,其成本需要5万元。如果生产一万吨,成本则会减少到3万元。如果生产10万吨,那么成本只需要2万元。

相关标签
[环保][降解塑料][塑料袋][限塑令]
(责任编辑:吴亚男)
凡未标明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