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黄芪15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每日一剂,分2-3次服食,连服10天。对气虚卫表不固之汗症效好。
盗汗常常是由于周围的睡眠环境不好造成的,所以在睡觉的屋子里面一定要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
中医学认为小儿虚汗多与体质虚弱有关。当孩子体虚时,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致使皮肤汗孔开闭失调,不能收敛汗液,汗就容易流出。往往表现为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家长要注意调整饮食,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新妈咪一般夜里睡着后出汗多,怕风却更怕热,自我感觉身上发热、手脚心发热、口干咽燥、心烦易怒、舌面有裂纹。
黄芪红枣汤:黄芪15克,红枣20枚,加水适量,文火煎煮1小时,每日一剂,分2-3次服食,连服10天。对气虚卫表不固之汗症效好。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中耳及内耳疾病--不同的耳部问题都能引起晕眩,一般感冒病毒也会入侵内耳而引起问题,甚至引致呕吐等现象。
中耳及内耳疾病:不同的耳部问题都能引起晕眩,如中耳炎、美尼氏症等,一般感冒病毒也会入侵内耳而引起问题,甚至引致呕吐等现象。
虚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虚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出虚汗。
小儿出现出虚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出虚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
可以喝一些人参鸽子汤,大家需要准备五克高丽参,一只乳鸽,大家首先应该把乳鸽的毛和内脏都清理干净,然后再加入人参片,加入适量的水,隔水炖一个小时左右,再加入适量的盐调味就可以吃了,一天可以吃一次,连续的吃三天就可以。
此汤的民间做法是:取浮小麦30克,甘草3~5克,大枣10枚,冰糖适量。将浮小麦和甘草洗净。将大枣去核。将浮小麦、甘草和大枣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炖煮30分钟,然后加入冰糖即成,可吃枣喝汤,每日服一剂。
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
五倍子粉:取五倍子粉1.5克,用温开水调湿,用胶布固定敷肚脐,每天更换1次。五倍子可起到收敛固涩的作用,肚脐是神阙穴的位置。中医认为,神阙穴是先天真息的潜藏部位,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为保健要穴。
需要根据临床辨证分析才能准确的用药。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治疗,如果是阴虚火旺可以用当归六黄汤或者六味地黄丸等,多吃维生素,谷维素等,合理饮食,多吃蔬菜,稳定情绪。
除了服用药物和食疗,爱出汗的新妈咪还应该适当增加运动和锻炼。四肢肌肉的运动,有助于新妈咪增强脾胃功能和改善循环。气虚的新妈咪虽然运动之后出汗增多,但也不应该因此而放弃运动,只要注意出汗后及时擦干汗液,换上干爽的衣物,避免直接吹风,即可阻止外邪的侵袭。
这道药膳可以补气固表,同时补中和胃,对于气虚者有一定的敛汗作用,对于产后虚胖多汗的妇女以及体弱的老人尤其适用。
黄芪15克,羊肉90克,桂圆肉10克,山药15克。将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捞出后即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沙锅将水煮开,放入羊肉和3味药同煮汤。食时调好味,可饮汤吃肉。
孕妇夜间出汗多是正常生理现象。这是由于孕妇在妊娠期间雌激素增加,血清皮质醇结合球蛋白浓度增加,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处于亢奋状态,加之孕期基础代谢率增高,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随之发生变化引起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皮肤血流量增加,于是发汗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