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讯

    食品安全权威发布大众健康医药广角科研成果曝光台社会万象明星热点两性新闻奇闻趣事医界要闻展会会议
    卫生部长:奶粉问题第一责任人是企业
核心提示】香港奶粉限购的政策引发了争议,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昨日表示,奶粉问题肯定会解决。奶粉的安全问题第一责任人是企业。此外,政府的监管也会进一步加强。

建议

应设专门部门监管食品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徐爱华认为,对“限带令”,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内地食品安全缺乏信心。她认为,奶粉限购事件就是一场针对国内奶粉产品的信任危机。应如何提升内地奶制品甚至是整体食品安全质量?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建议。

1 守诚信 企业第一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蔡素玉发现,一些内地消费者不放心内地出售的奶粉,哪怕奶粉标明是国外进口的,总怀疑它里面装的是国产奶粉,“大家对奶粉商没有信任。”

蔡素玉称,内地要解决奶粉问题,首先企业应做好诚信,“比如,标明是新西兰制造的奶粉,罐装里就应该是新西兰制造的,不要乱来。”

全国人大代表、光明食品集团公司副总裁葛俊杰表示,国产奶粉是安全的。整个社会既要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也要给中国食品安全信心。不要因为食品安全出了一些问题,否定整个中国食品产业,这是不公平的。

葛俊杰认为,香港“限带令”解决的关键,是应把自己行业食品质量做好,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让市场和消费者恢复信心。

2 严把关 控制奶企数量

许智明也不否认香港奶粉“限带令”折射出国人对国产奶粉的信任缺失。

他说,国产奶粉曾经是国人的骄傲,比如内蒙古和新疆的奶粉,都是响当当的民族品牌。但现在的问题是奶企在发展过程中,企业数量太多,不好监管,再加上盲目扩大生产导致质量下降。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要严格把关,控制奶企数量,其实并不见得非要那么多家奶企,此外政府要对奶企进行更规范的管理。

3 强监管 整合田头到餐桌

据新华社电 全国政协委员、江南大学教授麻建国从事食品研究工作30多年,他说,食品安全从田头到餐桌涉及加工、流通、餐饮等多个环节,有些标准矛盾、冲突,因为政出多门。

民进中央在一份关于食品安全的提案中指出,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配套法规不健全,也造成监管边界不清晰、部门权责不明确、执法混乱等情况;标准体系不完善,现有技术标准数量少、时间早、指标粗,并且存在交叉、重叠、甚至相互矛盾的情况。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周伯华坦承,多头管理正是食品安全的硬伤。当前新一轮机构改革即将启动,对于食品安全的行政优化和行政改革,周伯华充满期待。他说,一件事由一个部门承担起全部责任,可以全面系统高效地执行法律法规。

民建中央建议,建立集中统一的政府监管体制,将食品安全监管职能赋予专门部门,垂直管理,充实执法能力,形成以一个监管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统一协调的监管机制。同时,强化地方政府食品安全责任,保留其对具有当地特色食品企业监督管理的权力。

周伯华也指出,由一个部门来管并不等于其他承担责任部门不管,因为食品安全涉及的生产流程很长,涉及的其他领域也不能推卸责任,要责任明确,甚至落实到人。

相关标签
[奶粉][乳制品]
(责任编辑:吴亚男)
凡未标明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