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控中心主任:PM2.5污染前10城市拟作健康影响评估
2013-03-05 10:15:46 来源:京华时报
我要评论人关注
【核心提示】2013年伊始,中国一度出现了约100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区,空气污染治理牵动着代表委员的心。昨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透露,中国疾控中心计划在全国PM2.5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开展健康评价研究,计划3年时间投入约五六千万元。
我们吸进的PM2.5最后去了哪儿
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在呼吸道沉积的部位各不相同。大于5微米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也就是鼻咽区、气管和支气管区;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一般沉积在细支气管和肺泡;而小于2.5微米的,也就是众所周知的PM2.5,75%都沉积在肺泡内。不过,当颗粒特别小的时候,比如小于0.4微米,虽然也会进入肺泡,但不会沉积,可以比较自由地随着呼吸排出体外。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颗粒物的大小在进入呼吸道的过程中会发生改变,比如吸水性的物质,在深部呼吸道中遇到温暖、湿润的空气时就会因吸收水分而变大。
当然,呼吸道也不是任由颗粒物入侵的,它有一套自己的防御系统,而且不同部位的呼吸道,清除机制也不太一样。
首先,鼻毛作为防御一线,可以阻挡95%的10微米以上颗粒物(所以很多人开玩笑说靠鼻毛阻挡PM2.5,其实是做不到的)。其次,对于已经进入人体的颗粒物,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或者擤鼻涕排出体外。
当然,也可以利用气管内的黏液-纤毛系统,通过纤毛运动,把颗粒物推送到咽部,然后或者吞到胃里,或者咳痰咳出去。黏液-纤毛系统清除颗粒物十分迅速,正常情况下,沉积在下呼吸道的颗粒物一两天内就能被清除掉了。
如果颗粒物已经进入肺泡,那么清除工作就要由肺部的巨噬细胞来承担了。巨噬细胞会先吞下颗粒物,然后经过黏液-纤毛系统排出去,另外它也可能进入淋巴系统,或肺部的血液系统,然后在身体里重新分布。
本文导航
- 3. 我们吸进的PM2.5最后去了哪儿
凡未标明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