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快讯

    食品安全权威发布大众健康医药广角科研成果曝光台社会万象明星热点两性新闻奇闻趣事医界要闻展会会议
    网曝外籍华人欲捐10万只助听器 产品质量遭质疑
核心提示】澳大利亚华人慈善家魏基成将向中国听力障碍儿童捐赠10万只助听器,但魏先生最大的困难在于寻找有需要的孩子。他希望有志愿者帮助将这批助听器派发出去,求助者也可直接给他写信联系。然而,在看到实物图后,洪浩猛有些失望。是模拟助听器,现在孩子们都不用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不到200元,他说,这种模拟助听器是把声音整体放大,如果使用不当,可能还会对残余听力造成伤害。

求证:聋儿目前佩戴数字助听器

很快,微博上关于“捐赠的助听器并不适合儿童”的质疑声也传播开来,北京咿呀听语义工社社长赵山君(微博名“莫克gg”)10月28日就在微博上发了长微博质疑,截至昨晚7时,该微博被转发超2000次。

到底聋儿需要怎样的助听器?记者采访了省残联负责聋儿康复工作的康复部部长李颖桂,他表示,听力障碍分为两类,轻度中度耳聋可以佩戴助听器,重度极重度耳聋则需要植入人工耳蜗,6岁前是语言学习最佳时间。

他说:“现在模拟助听器主要是老年人用,现在孩子使用的都是数字助听器,助听器佩戴适用于尚有残余听力的孩子,数字助听器可针对语言区域调整,因为这些孩子有的语言区域损失大有的损失小,助听器选配就需要把该放大的放大,不该放大的不去管。”

他还表示,数字助听器市场价格大都在一万或两万元左右,有技术参数的要求,选配需要专业人员去做,比配眼镜复杂多了,如果配不好还会对听力造成损害。

声音:防止“好心办错事”

因为捐赠量为10万只,本次爱心捐赠备受关注。不少人提出,该条微博内容太过简单,并缺乏项目管理团队,捐助的助听器产品信息也不够充分,而且只留有邮箱一种联系方式。

赵山君10月底曾发邮件询问“助听器是否适合孩子”,但一直未获回复。他建议,产品在经过专业部门的评估后再实施会更合适,他说:“对于捐赠物品有一定技术门槛的,最好通过和专业机构合作,如果助听器确实对孩子安全,也希望医生等专业人士能对此发表安全声明,让受助人放心。”

洪浩猛认为奉献爱心值得尊重,但也要避免“好心办了错事”。他说:“爱心捐赠物品也应该有一个审核过程,确保产品安全,并且助听器验配也需专业人员去做。对捐赠爱心物品来说,充分的信息和透明度很必要。”

本文导航
相关标签
[慈善][听力][外籍华人][助听器]
(责任编辑:吴亚男)
凡未标明原创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您对该信息有何疑问,请直接联系编辑QQ296312(同时接受各类形式的稿件投稿)
      返回网站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