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查看更多健康资讯
“冬病夏治”三年一疗程,一年三次,头伏、中伏、末伏的第一天穴位敷贴效果最好,伏天的其他时间亦可治疗。
“三伏贴敷”是指在夏季三伏天, 在三伏天,人们的肺脏气血通畅,药物容易深达脏腑,是治疗、调整肺脏疾患的最佳时机。
三伏贴就是选在农民历上的三伏天(一年最热的三天),在适当的穴位上贴中药,改善寒性体质、治疗冬病(如气喘),以达最好的疗效。
三伏天贴敷药物经穴位由表入里,循经络内达脏腑,以调节气血阴阳,不仅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而且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起到“药穴同疗”的作用。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膜炎、网球肘炎等,还有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要宽松穿衣防过敏。去贴敷时最好身穿宽松透气、舒适吸汗的纯棉衣物,不要穿紧身的化纤衣物。为了防止药膏染脏衣服,当天穿深颜色衣服最好。
“三伏贴”的治疗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点在于预防保健,缓解病情,降低发病率,属于中医治未病的一种手段。冬季容易发作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适用“三伏贴”治疗。
小孩贴三伏贴,贴敷前后都有一些容易忽略的小细节,下面是小孩贴三伏贴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的; 咳嗽、腹泻者最好也不急于做贴敷治疗。
三伏贴又叫三伏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疗法。就是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通过贴敷三伏贴,使阳气更旺,去除体内寒气外出,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性鼻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体虚容易感冒者、慢性咳嗽、感冒后咳嗽、慢性咽喉炎。
盛夏到来,一些人开始推崇“冬病夏治”纷纷到医院贴“三伏贴”。贴“三伏贴”对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风寒等冬季常发慢性疾病有不错的疗效,但冬病夏治因人而异,并不是人人都适合贴“三伏贴”。下面来给大家好好说说关于三伏贴的禁忌人群,想了解的不妨看看。
有网友提问,“三伏贴为什么不能吃虾?”专家表示,三伏贴后确实不能吃虾,此外,高蛋白、虾蟹类的海鲜也都不能吃,但是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三伏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人体皮肤温度、湿度最大,气血趋于体表,毛孔最为开放,此时选取特定的穴位进行敷贴,所贴药物最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达到效果。
专家建议,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无明显不适,可不予以处理。若自觉瘙痒、灼痛等明显不适,可外涂皮炎平霜、皮康霜等减缓刺激。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法,是结合针灸、经络以及中药学,用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看似很简单的反复贴却有很多注意事项,下面带你来看看贴三伏贴的相关事宜。
三伏贴,是一种膏药,如银行卡大小,一般四个为一组使用。在夏天农历的头伏日期贴在后背一些特定部位上,可以治疗预防冬天发作的某些疾病(如鼻炎,气管炎,咽炎,哮喘等),针对不同的疾病,一般要将四片膏药一起贴在后背的不同位置,保持八小时即可揭下。
每当形容一个人病无可治时,人们常会用到一个词:“病入膏肓”。但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膏肓其实是中医一对重要的穴位。位于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对于三伏贴,很多患者都是深信不疑,甚至认为它能包治百病,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冬病都适合三伏贴,而且三伏贴也只是一种辅助治疗的手段,该吃药的时候还是得靠药物治疗。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人体背部特定穴位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内寒,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中医外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