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即小兒腹股溝疝氣,俗稱「脫腸」,是小兒泌尿科手術中最常見的疾病。在胚胎時期,腹股溝處有一〞腹股鞘狀突〞,可以幫助睪丸降入陰囊或子宮圓韌帶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後,此鞘狀突關閉不完全,導致腹腔內的小腸、網膜、卵巢、輸卵管等進入此鞘狀突,即成為疝氣;若僅有腹腔液進入陰囊內,即為陰囊水腫。疝氣一般發生率為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產兒則更高,且可能發生於兩側。2.症狀疝氣可能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通常在小孩哭鬧、運動、解便後,在腹股溝處會有一鼓起塊狀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有可能在臥床休息或睡覺後自行消失。嚴重者會腹痛、噁心、嘔吐、厭食或哭鬧不安。3.治療手術是小兒疝氣最好的治療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採高位結紮的方法,手術安全且時間不長。若有疝氣發生,宜早日治療,以免疝氣囊之內容物發生箝閉,增加手術的困難與生命的危險。至於陰囊水腫,則可觀察至一歲,若無消失再行手術治療;惟須小心追蹤檢查,注意疝氣形成的可能性。4.手術後注意事項[1]除另有特別醫囑外,返家後飲食及活動如常,但儘量避免過度用力。[2]如有嘔吐發生,暫時禁食四小時。[3]傷口疼痛,可依處方服用止痛藥。[4]傷口如有出血、紅、腫、熱、痛、有滲出液、發高燒,請即回醫院診治。[5]傷口最表層僅用美容膠布、紗布及透明膜覆蓋,內層則以羊腸線縫合,能自行吸收,不須拆線。[6]手術後四天內,傷口不可以沾水。五天後可照常洗澡,六天後小心撕去透明膜並拆除紗布即可。[7]有任何問題,請即回醫院診治。5.問與答Q1.腹股溝處有腫塊,是否就一定有疝氣?A1:不一定。若發覺腹股溝處有腫塊,除了可能罹患疝氣外,亦有可能為陰囊水腫、精索靜脈曲張、隱睪症、腫瘤、淋巴腺炎或股疝氣。須詳細檢查,作鑑別診斷。Q2.為何男生患疝氣的比例遠高於女生?A2.一般疝氣患者男生與女生的比例為9:1,原因與睪丸有關。睪丸在胎兒初期,位於腹腔內,在胎兒後期,才由腹腔進入陰囊;隨著睪丸的下移,腹腔會產生一管狀突出,稱為「鞘狀突(processusvaginalis)」,如果嬰兒出生後,鞘狀突仍未閉塞,同時深部腹股環又很寬大,則嬰兒的哭聲即有可能誘發疝氣產生。此外,男生和女生在腹股溝處的肌肉排列和附著亦有差異。上述原因會導致男生罹患疝氣的比例較女生高。Q3.何謂「高位結紮」?會不會影響日後生育能力?A3.小兒疝氣大多數是因鞘狀突閉塞不完全,高位結紮就是將鞘狀突在原發的位置結紮、分開,使腹腔與鞘狀突不再相通,就不會有疝氣。若手術過程正常,是不會影響日後生育能力的。Q4.如何判斷小孩有疝氣?疝氣是否會造成疼痛?A4.最常見和最典型的疝氣是在腹股處發現有隆起腫塊,有些甚至會腫至陰囊部位。這些腫塊多數是在哭鬧、咳嗽、打噴涕、久站或劇烈運動後才突起來,但經平躺或休息後便會自然消失,有時須用手將它壓回去。單純的疝氣所引起的疼痛,通常不會很厲害,但如果腹股溝處發生持續的劇痛,同時腫塊無法壓回去,且症狀持續二三天,就有可能是因掉入的腸子、輸卵管等壞死。這是非常嚴重的併發症,可能有生命的危險。Q5.若有疝氣或陰囊水腫,何時手術較適當?A5.由於疝氣隨時有箝閉的危險,所以一旦診斷確定後,最好早日接受手術治療;目前因手術與麻醉進步,疝氣手術非常安全。至於陰囊水腫,若是與腹腔不相通,則一歲以前,它可能自行消失。所以陰囊水腫在嬰兒期並不急著手術,一歲以後,若仍未消失再行手術即可,不過應隨時注意是否轉變成疝氣。Q6.疝氣手術後,是否會復發?A6.小兒疝氣手術的復發率很低。一般引起復發的原因為腹股溝內環太大而腹壓又高,如長期便秘或經腦室腹膜分流術後,皆有可能造成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