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喂养,生后27天出现大便带奶瓣,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后逐渐出现大便带有粘液。换用羊奶粉,加乳糖酶,益生菌治疗,症状无改善。有反复湿疹病史。
从图片来看大便粘液并不多。奶瓣并不提示就是牛奶蛋白过敏或者乳糖不耐受。奶瓣通常是未消化的蛋白质和脂肪,跟乳糖不耐受没有关系。 牛奶蛋白过敏除了皮肤表现为反复湿疹之外,大便主要是次数增多,明显稀便,伴有较多粘液,血丝,通常父母有过敏性疾病史。20余天做了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偏高,但牛奶蛋白过敏不考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进行诊断,主要根据饮食回避2周,症状完全消失,就可以考虑诊断牛奶蛋白过敏,没有任何检查可以替代饮食回避(诊断金标准)。过敏原检测1岁以前免疫不完善,接触食物种类不多的情况下不建议完善,1岁后可考虑。 乳糖不耐受大多是腹泻导致肠粘膜损害所继发的,在以腹泻为主要表现的牛奶蛋白过敏中基本都是阳性的,所以检测也没有太大必要性。 如果确实存在我上述所说的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可暂停乳糖酶和益生菌,建议母亲回避饮食(牛奶,鸡蛋,海鲜,坚果,大豆,花生及相关制品),配方奶换用氨基酸奶粉。在最初回避饮食进行诊断的2周,建议完全氨基酸奶粉喂养,若诊断完全消失,诊断明确,则在母亲忌口的前提下可逐渐恢复母乳,氨基酸喂养3-6月后转深度水解奶3月,再转适度水解奶和普通配方奶。 另外,水解奶粉喂养期间大便会呈墨绿色,为正常现象,重点注意大便性状及次数是否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