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岁4岁时出现不自主去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诊断为抽动症
病情描述:


问题描述:4岁时出现不自主张嘴,吸鼻,耸肩,眨眼,去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诊断为抽动症,给予口服静灵口服液及赖氨酸维生素B12口服液,1月后,症状消失,2月后停药,今年2月份,上诉症状再次发作,给予静灵口服液及赖氨酸口服1月,症状无好转,5月份再次去北京儿童医院就诊,建议改用硫必利口服,健儿贴贴耳后穴位,已用20余天,但无效,我们很急,请问我们该怎么办?谢谢.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以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语言或行为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本症通常在3至15岁间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表现为短暂,快速,突然,程度不同的不随意运动,开始为频繁的眨眼,挤眉,吸鼻,噘嘴.张口,伸舌,点头等.性格多急躁,任性和易怒.常伴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或成绩下降.严重时动作和发音影响学习和课堂秩序,抽动症症状呈波动性,进行性,慢性过程.
    治疗
    1,西医: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均为控制症状,进行病因治疗的尚无报道.
    最常用的药物是氟哌啶醇,泰必利.
    同时服用安坦可减少副作用.
    吩噻嗪类药物如奋乃静疗效亦可,有人认为症状控制及病情稳定方面不如前两药.
    西药作用于神经递质及受体,控制症状较快,因药理作用无选择性,在控制症状的同时亦有明显控制正常肌群的副作用.部分病人因副作用突出或无法抵消,只好中断治疗,影响了本病的治疗和预后.
    2,中医:中医按整体观及辩证论原则对本病进行病因,病理及症候分型,有目的地选择中药汤剂,中成药,针灸,经络疗法等.
    在控制症状的同时,应改善患儿体质,祛除病因,治疗过程当中根据病情变化随变化随时调整药物,症状控制后维持治疗以巩固疗效,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