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最初特正是什么
病情描述:
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
问题描述:
我想了解一下,该怎样预防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手足口病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粘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內消退.
    手足口病的症状
    1,急性起病,发热;
    2,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
    3,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或膝盖偶可受累;
    4,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5,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
    药物治疗:
    1,一要到医院诊治,并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卧床休息.
    2,必要时可服用中成药,如小儿咽扁冲剂,清开灵口服液,板兰根冲剂等口服药物.
    3,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
    4,注意口腔皮肤清洁,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同时注意看护病人,防止其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家庭护理:
    1,对于患病宝贝,一定要从发病开始隔离7-10天,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性,忌食辛辣,鱼,虾,肉类等易使病情加重的食物.
    3,饮食温度不宜过高,食用过热的食物可以刺激破溃处引起疼痛,不利于病变愈合.
    4,虽然手足口症类似水痘,一般能很快痊愈,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要细心呵护,注意预防隔离,以防扩散流行.当妈咪不能识别这种病时,要去看医生,对可疑孩子都要早诊早治早隔离.
    平时应注意:
    1,避免让孩子与患儿或有可疑症状者接触,吃东西前一定要洗干净手,不要随意使用别人的餐具或其他生活用品,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
    2,如果孩子被感染,一定要很好地卧床休息,发热时多给喝温开水,宜吃清淡稀软的饮食,患儿嘴痛时注意给吃低温食物,疼痛厉害不能进食时要及时去医院输液,补充身体所需的热能.
    3,注意让患儿注意卫生,对于粪便应马上进行处理,便盆,衣裤要及时注意消毒,保护手,脚部的皮肤及衣着,被单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的疹子,勤给患儿洗手,并且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疹子而造成皮肤感染.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手足口病目前没有疫苗,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流行期间不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流行期可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体温的变化.
    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卫生纸包好丢到垃圾箱,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不要随意丢弃,同时要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头被褥等要保持卫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还应及早告诉老师,并不要着急让孩子去幼儿园,要在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如果家里没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预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剂.
    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热水浸泡30分钟或者煮沸3分钟;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剂(84消毒液或漂白粉)按使用说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粪便,擦拭用纸等都最好倒入适量消毒剂,搅拌消毒后再丢入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