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手足口病和病毒性心肌炎都可以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必须建立在有心肌炎的证据和病毒感染的证据基础上.胸闷,心悸常可提示心脏波及,心脏扩大,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为心脏明显受损的表现,心电图上ST-T改变与异位心律或传导障碍反映心肌病变的存在.病毒感染的证据有以下各点:①有发热,腹泻或流感症状,发生后不久出现心脏症状或心电图变化.②血清病毒中和抗体测定阳性结果,由于柯萨奇B病毒最为常见,通常检测此组病毒的中和抗体,在起病早期和2~4周各取血标本一次,如二次抗体效价示4倍上升或其中一次≥1∶640,可作为近期感染该病毒的依据.③咽,肛拭病毒分离,如阳性有辅助意义,有些正常人也可阳性,其意义须与阳性中和抗体测定结果相结合.④用聚合酶链反应法从粪便,血清或心肌组织中检出病毒RNA.⑤心肌活检:从取得的活组织作病毒检测,病毒学检查对心肌炎的诊断有帮助.
心肌炎患者应卧床休息,进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心力衰竭应及时控制,但应用洋地黄类药时须谨慎,从小剂量开始,扩血管药和利尿药也可应用.早搏频繁,或有快速心律失常者用抗心律失常药.如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快速室性心律或窦房结损害而引起昏厥或低血压,则需用电起搏或电复律,多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借起搏器渡过急性期后得到恢复.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可使严重心肌炎的心力衰竭好转,严重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减轻或消除,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炎的炎症和水肿,消除变态反应,减轻毒素的作用.实验中激素抑制干扰素的合成和释放,加速病毒增殖,引起感染加重,故目前认为一般患者不必应用,尤其是发病最初10天内.但临床实践证明,对重症患者,激素仍宜应用,以渡过危重时期.对经其他方法治疗效果不佳者,或免疫反应强烈者,在发病后10天至1月内,也可考虑应用激素.对一般心肌炎患者,应用激素,环孢素等作免疫抑制治疗未证明有益.
促进心肌代谢的药物,如三磷酸腺苷,辅酶A,肌苷,环化腺苷酸,细胞色素C等在治疗中可能有辅助作用,一般可选用三磷酸腺苷10~20mg,或辅酶A50u,或肌苷200~400mg,或环化腺苷酸20~40mg,或细胞色素C15mg肌肉注射,2~3次/d.近年来辅酶Q10也用于治疗心肌炎,口服20~60mg3次/d.提高免疫功能的药,近年来发现黄芪对提高免疫功能及改善心功能有益,口服或注射均可,也可用免疫核糖核酸每周皮注射6mg或胸腺素10mg,每天一次肌注,也可用转移因子,干扰素治疗.
预后
大多数患者经过适当治疗后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或体征.极少数患者在急性期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而死亡.部分患者经过数周或数月后病情趋地稳定,但有一定程度的心脏扩大,心动能减退,心律失常或心电图变化,此种情况历久不变,大致为急性期后心肌疤痕形成,成为后遗症.还有部分患者由于急性期后炎症持续,转为慢性心肌炎,逐渐出现进行性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经过数年或一,二十年后死于上述各并发症.各阶段的时间划分比较难定,一般可以6个月以内为急性期,6月至1年为恢复期,1年以上为慢性期.急性期不明确的慢性患者与心肌病难区分,据当前认识与已有证据,有一部分心肌病是由心肌炎演变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