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夜间易醒
病情描述:
BR>近一周来,夜间经常醒来哭闹,大人哄抱后再睡,反复几次。不知何故?白天正常,饮食及大小便正常。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一周目前一般情况:良好病史:无以往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及效果:无辅助检查:无其它:无
第一次问题补充:夜间出现磨牙现象,
辅助检查:大便检查无虫卵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你好: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可以说昼夜不分,醒了就吃,吃饱了就睡,一直到4—5个月才逐渐形成规律。到7—8个月时,80%的婴儿白天醒(偶睡一下)、晚上睡觉,到1岁时接近成人的生活规律。所谓“夜啼郎”是指白天睡、晚上醒而啼哭的孩子。对婴儿本身来说,生长激素在晚上熟睡时分泌量较多,促使孩子身高的增长,夜啼时间一久,身长增加的速度就会显得缓慢。婴儿夜啼除了生物时钟尚未转向成人化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环境的温度与湿度或太冷、太热,太闷均使小儿不适而哭闹。还有一些婴儿半夜一定要喂一次奶,如果不喂就哭闹不止。有的婴儿尿布湿了,如果不及时更换也要哭闹。其他如某些疾病(佝偻病、尿布皮炎等)也可引起夜间啼哭。纠正婴儿夜啼要消除诱因。对小儿生物时钟日夜颠倒的现象要逐步纠正,白天不要让孩子的睡眠次数过多、时间过长,孩子醒时要充分利用声、光、语言等逗引他,延长清醒时间;晚上则要避免其过度兴奋而不入睡或产生夜惊。卧室内外要安静,温度适宜。要革除半夜再吃一顿的习惯。如有疾病应及时治疗。孩子睡眠时间的掌握如下:新生儿每天20小时;2—5个月的婴儿每天17—18小时;6—12个月的婴儿每天14—15小时;1—3岁的孩子每天12—13小时;3—7岁的孩子每天10—12小时;7岁以上的孩子每天9—10小时。中医认为,夜惊多因小儿禀赋不足,脾胃娇嫩,平日偏食,胃纳不振,营养摄入不足而造成阴虚;或遇热病后体虚;或过于贪玩疲惫,以致气阴耗伤,心神虚怯。[治法]:益气养阴,安神镇惊[药方]:黄芪15太子参12白术12淮山15茯神10朱砂4麦冬6五味子6白芍8炙甘草5龙齿10(先煎)寒水石10(先煎)珍珠母10(先煎)[方解]:方中黄芪、太子参、白术、淮山益气健脾;茯神、朱砂、龙齿宁心安神;麦冬、五味子、炙甘草甘酸养阴;珍珠母、寒水石镇惊定志。我的回答供你参考。如果满意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