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一般根据母亲的妊娠史、新生儿病史、临床表现以及结合运动评估所发现的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不难作出诊断。然而,由于不是所有的脑瘫患儿均会在早期显露出明显的异常症状,特别是如果患儿仅仅是轻度受累,往往使临床医师难以在4个月之前,甚至6个月之前作出确切的诊断,少数患儿甚至进入学校后,从发现学习困难、精细动作笨拙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开始,才追溯病史,最后确立诊断。此外,对于脑瘫的分类,在6个月之内或者稍迟些时候,尚缺乏准确性。特别是对于软瘫型患儿,往往令人难以判断以后究竟会发展成哪一类。还有些早期被认为是痉挛型四肢瘫的患儿,可能后来会变成痉挛型手足徐动型。另外,在早期对于脑瘫婴幼儿运动障碍及罹及的部位和程度也经常难以预测。例如:一些单肢瘫的患儿随着时间的推延,常会发现实际上是单侧瘫;还有一些早期诊断为单侧瘫的患儿,以后也可能会发现他们是四肢瘫或双侧瘫。这是因为受累较严重的一肢或一侧肢体较早地呈现出病理状态,从而掩盖了较少受累的另一肢或另一侧肢体的异常。小儿脑瘫越早治疗越好,最佳时期为1岁以前。据立馨脑瘫门诊部十多年的临床经验,3个月左右患儿为“早、早、早”期治疗极佳阶段,一般家长不易发现,错过了“超早期极佳治疗阶段”。6个月至10个月左右患儿为“早、早”期治疗阶段,如在半岁左右及时治疗,病程短,效果好,稳定性强。因90%新生儿脑重量是340克—400克,而出生6个月可达到800克。所以越早期治疗可塑性越大。1岁左右患儿相对比半岁左右的患儿治疗疗程要长一些,但也可恢复到基本正常。1岁以上至3岁的患儿都属“早”期治疗阶段,效果也较好,治愈率可达90%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治疗时间相对也较长。我们认为,脑瘫患儿的治疗,最好不要超过4岁,最迟不要超过6岁,因为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脑组织代偿能力强,其受损后可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反复刺激,由未受损的区域替代和代偿,所以早期治疗可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症状得到改善,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会被有效地抑制,同时也可控制肢体挛缩变形和肌肉萎缩无力,对整个运动机能和智力的提高产生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