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生病了应该告诉父母.建议应该去医院检查,没有什么害羞的.因为根据你的叙述并不能够确诊!脱肛是指直肠、肛管和乙状结肠下段的粘膜层或全层脱出于肛门外的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可由以下因素导致脱肛,由于小儿支持直肠的组织尚未发育完全,直肠固定较差,另一方面,小儿骶骨弯曲度小,直肠由于没有骶骨的有效支持,易于向下滑动,加上某些疾患如便秘、腹泻、长期咳嗽等使腹腔内压增加,以上内外因素结合从而出现脱肛现象。中医学认为造成小儿脱肛的原因是小儿素来体虚,营养不良,或久病正气耗损,气虚下陷不能上提肛管,或是湿热积于大肠,湿热下注,迫肛外脱。常见症状是:大便时直肠粘膜脱出肛外,轻者便后能自行回纳,重者脱出物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托揉后才能复位,甚至在啼哭、咳嗽、站立时亦会脱出,常伴有精神不振、便时哭闹等。民间一般把肛门外的组织隆起统称为外痔。而在医学上则把发生于肛门齿线以下的痔外静脉丛扩大曲张或痔外静脉破裂出现的凝血块,或反复发炎、纤维增生者称为外痔。因其表面覆盖皮肤,故不会引起出血。虽然由于其种类不同,形状也不相同,但均以皮赘、血栓、肿胀、疼痛、淤血、膨胀为其特点。外痔一般可分为结缔组织外痔、静脉曲张性外痔、血栓外痔及炎性外痔四种。中医文献对此早有记载,如《疮疡经验全书》有“鼠尾痔,但无疼痛,遇辛劳即发不治无害”,“鼠奶痔,外形如鼠奶”等。目前认为“蚬肉痔”、“重叠痔”归属于赘皮、纤维性外痔,“鼠奶痔”归属于哨兵赘皮外痔,“莲子痔”、“鸡心痔”是指静脉曲张性外痔,“葡萄痔”则是指血栓外痔。外痔的病因大多为湿热下注或肛门裂伤、毒邪外犯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或热伤血络、经络瘀滞不散而成。(1)结缔组织外痔肛缘皮肤皱襞增大、增厚、形状不同、大小不等的柔软皮赘,中医称为“莲花痔”。多因慢性炎症反复刺激,使肛门皮肤皱襞结缔组织增生肥大所致,如肛门裂伤、毒邪外侵所继发,多发生于截石位6、12点处。若由于Ⅱ期内痔反复脱出,肛管皮肤松弛、缺乏弹性形成皮赘,多发于截石位3、7、11点处。而肛门水肿,水肿消退后形成环状外痔,则多见于经产妇。表现为肛门缘处赘皮瓣逐渐增大,按之质地软,无疼痛,但肛门部有异物感。一般水肿消退后皮瓣依然存在,仅在小部分可化脓形成肛瘘。(2)静脉曲张性外痔中医所说的“莲心痔”、“鸡心痔”都是按其形状大小不同而称谓的。凡能导致内痔的一些腹压增高因素,也可引起痔外静脉丛扩张瘀血,平时症状不显,仅在下蹲、排便增加腹压时,肛缘有不规则椭圆型肿胀,呈紫色肿块,体积可缩小变软。一般仅有坠胀感,无疼痛。(3)血栓外痔中医称之为“葡萄痔”,多因热伤血络,热结肠道,大便干结,临厕努挣,或用力负重,剧烈运动致肛口痔核血络破损,血块凝结而成。一般发病较急,初期痔呈紫色,触诊可摸到表面光滑可移动的圆形肿物,稍触碰即可引起疼痛。因此排便、坐蹲、走路,甚至咳嗽等均可加重疼痛。(4)炎性外痔多因湿热下注或感染外邪致肿胀疼痛,常在静脉曲张性外痔或结缔组织外痔的原发病基础上感受外界刺激而感染而成。患者可有肛门皱襞充血、水肿、触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