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症的病因,尚没有完全明了。一般认为胆汁中胆因醇或胆红素增多是主要原因。临床常见的多发因素有:①长期高胆因醇饮食。②肥胖。③服用安妥明或避孕药等。④胆道感染。⑤蛔虫等寄生虫病。⑥长期静坐或静卧。⑦妊娠。⑧回肠病变时或切除后。⑨糖尿病。⑩遗传因素。预防1.经常性体力活动。经常性的体育运动和体力劳动,可以增加胆汁排出,使胆道流出通畅,避免胆汁淤滞;可以避免人体发胖;可以保持机体对胆固醇的正常代谢。这些对防止产生胆结石有积极意义。.2.饮食调理。(1)多吃利胆食物:我国研究者试验发现,青菜头、菠菜、青笋、莲花白、洋葱、番茄等蔬菜汤,对不同病例手术摘除的胆石,有不同程度的溶解作用,加入胆汁不发生沉淀;四季豆、玉米、大青椒、南瓜、红皮白萝L、莲藕也有不同程度的溶石作用。日本研究者发现,生姜所含的姜酚,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相对减少胆汁中粘蛋白的形成,有很强的利胆作用。这些食物均有益于防止胆结石的形成。(2)限制脂肪类食物:由于胆结石的形成与体内胆固醇过高关系密切,必须限制过多地摄入脂肪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脂肪、动物内脏、肥肉、蛋黄、鱼籽、脑菠等,饮食以婉、烩、蒸、煮为主,忌油煎、油炸。但花生、豆油、芝麻油等植物油,可以促进胆汁排出,不必限制。(3)重视早餐:空腹时胆汁分泌减少,而胆固醇含量不变,形成高胆固醇胆汁,时间长了,易形成结石,所以不吃早餐是不利于预防结石的。(4)忌酒等刺激性食品:刺激性食品或浓烈的调味品,可以促进缩胆囊素的产生,增强胆囊的收缩,使胆道口的肌肉不能及时松弛流出胆汁,造成胆汁淤积。(5)多食含纤维素多的食物:蔬菜、竹笋、粗杂粮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可以刺激肠蠕动,并刺激胆汁流入肠腔,防止淤积;而且这类食品有利于大便排出,可以避免长期便秘诱发胆石症。但急性发作时宜禁食,避免过度刺激影响胆囊。(6)多吃含维生素A的食物:黄、绿色的蔬菜、西红柿、胡萝L、玉米、动物肝等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能防止胆囊上皮细胞脱落(细胞脱落易成为结石的核心),也能帮助消化吸收脂肪,应经常食用。(7)少吃糖:糖分过多,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胰岛素能使胆固醇增加而导致结石,故应注意。少吃糖还可以减肥,有助于消除脂肪积累。(8)间歇脂肪餐:限制脂肪餐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脂肪餐有收缩胆囊,促排胆汁的作用。如果胆道没有阻塞,每周或每半月进食1次脂肪餐,对预防胆结石是有帮助的。脂肪餐的配法是:猪油25克点x荷包蛋2个,按各人的嗜好和口味加糖或加盐,于空腹时1次吃下。此法除预防胆结石作用外,还可初步诊断有无胆道疾病。如果食用后发生胆绞痛或严重的上腹疼痛,则提示可能有胆道疾病,应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需指出,这种脂肪餐只能间歇用,不能长期用;只能预防用,不能用于已发现胆结石的患者。3.积极治疗胆囊炎、胆道蛔虫、华枝辈吸虫、伤寒等疾病。患这些疾病时,胆道容易被侵犯发炎,进而产生胆结石。因此,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预防胆结石是有意义的。同时,在患有这些疾病时,也应当注意适当的运动,并给一些利胆的药物和有利胆作用的食物,促进胆汁通畅排泄,预防胆石症的发生。4.平卧或右侧卧睡眠。胆囊位于右上腹部,形如小瓶。左侧卧睡眠时,囊口向下,若胆囊内有结石,便会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口颈部,卡在那里,发生胆绞痛。再者,夜间入睡以后,胆道平滑肌兴奋,可以使落在颈部的结石卡得更紧,使疼痛加重而且持久,胆结石病人多在夜间发作的原因就在这里。所以患有胆石症的病人应取平卧或右侧卧睡姿,预防胆绞痛发作。5.常饮茶末水。患有胆石症的患者,可饮用茶末水预防发作。方法是:以绿茶多种,晒干混和研末,用沸开水冲茶末,趁热连同茶叶末一起饮下,每天晨起空腹和睡前各饮1次之外,其他时间随时可饮,初服每次2茶匙,每日6次,2年后每次1茶匙,每日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