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坐完月子之后,手关
病情描述:
我坐完月子之后,手关节总是疼,现在孩子8个月了,我的膝关节和肘关节以及腰,有时候疼,做了血液检查,都是阴性,血沉是2,医生说检查很正常,可是总是疼。我从孩子3个月就开始看了,吃了很多中药,也针灸了,都不管用,想咨询一下,谢谢!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你好:你的疾病在我们医院诊断是产后风湿病,是中医的诊断,西医上没有此病名,西医上应属于血清阴性关节病,就是说有临床症状但化验指标正常。本病的最大特点是1关节变形少见,但不是绝对(现在我们医院就有住院患者有严重的关节变形)2较类风湿容易治疗,但有时可以转化为类风湿,就比较难治了3本病治疗不彻底,极易复发,如果反复复发关节易变形。目前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显著。中医1、明辨虚实,识其错杂转化本病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据症细辨,虚者为气血虚弱。经脉失养,不荣则病,但其痛不剧;其次是肾虚,肾虚所致之痛,大多反映在腰背或两膝,或者还有两足跟作痛,劳则加剧。实证主要是风寒所致,故俗称:“产后风”者,意即指本病与风有关,产后百脉空虚,腠理不密,骨节空疏,最易为风寒所乘袭。而且其风寒侵袭后,其人于内,留伏于深处,如不及时治疗,常常导致慢性“痹症”不易治愈。在实证中还有血瘀性的关节疼痛为主,疼痛较为明显。此外,我们在临床上发现还有一种湿热性质的,大多发病在下肢或腰背部.以重着酸麻为主要反应,亦可能出现一些低热现象,一般均有小便黄少,烦热口渴,舌苔黄白腻厚等证候。但临床所见者,大多属于上虚下实夹杂的证型,即血虚夹风,或肾虚夹风等证。2、治疗重视补益气血产后痹证为产后气血虚弱,虚损未复,风寒湿邪侵入后气血凝滞,经脉失养,故临证处方用药应重视扶正养血,活血止痛,然后分清其偏虚、偏瘀或感受外邪采取不同的方法。3、结合病位用药、重视虫类搜剔产后痹病痛在肢体关节,而部位不一,故应注意病位所在选药。临证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适当配合部位用药和藤类引经药确能提高疗效,关键是要从病情,病位及药物性能上去把握运用。产后痹证因失治误治,风寒湿邪、痰浊、瘀血深伏骨骱关节,气血凝涩不行,经络闭塞不通,故成顽痹,非借虫类药不足以走窜人络,搜剔逐邪。临证对于应用一般祛风湿、消痰瘀药物效果不显者,佐以透骨、搜络之虫类药,取效最捷。虫类药功用同中有异,各有所长,应予辨证选用,若能应用得当。对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颇有裨益。但虫类药大多有毒或小毒。有破气、耗血、伤阴之嫌,用量宜轻,应与扶正补益药配伍使用。并注意“衰其大半而止”。4、配合针灸治疗除了药物治疗之外,适当配合针灸疗法,能疏通经络。宜导气血,对疼痛的消除,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常用的穴位是阳陵泉、曲池、命门等。先针后灸,或单炙不针,或单针不灸,以及手法的强弱补泻,当随的体质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凡是虚证,多采用单灸不针,或针上加灸之法,实证则多采用单针不灸,在手法则以泻法为主,对于虚实夹杂之症,则针灸并用,补泻兼施。西医,1一般选用非甾体抗炎药,一般不用免疫调节剂。2合理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3三分药七分养,注意休息,防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