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已经诊断出是红斑狼疮,现在一直是在吃激素药
病情描述:
我老婆已经诊断出是红斑狼疮,现在一直是在吃激素药,也知道激素药的副作用很大的,但也没办法,她现在的症状是面部有时发烧,也时有口腔溃疡,面部有斑点但不是很多的,我想请教有没有其它的什么副作用小的药可以用的,哦,她还一起吃的有来氟米特片,请大家帮忙,我在这就先谢谢了!
患者年龄:29
本次发病及持续时间:一般是一个星期左右
目前一般情况:就是面部有发烧
病史:2年前才发现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红斑狼疮的常规治疗药物硫酸羟氯喹片【性状】本品为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药理毒理】本品为4-氨基喹啉类用于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药物。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有可能与其免疫抑制与抗炎作用有关。【药代动力学】据报道硫酸羟氯喹片经口服后在眼、肾、肝、肺等器官广泛分布,也可通过胎盘,约2~4.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红细胞中的浓度高于血浆浓度2~5倍。部分在肝脏代谢为具有活性的脱乙基代谢物。血浆消除半衰期约32天。主要经肾排泄,排泄缓慢,其中23—25%为原形药物,也能随乳汁排泄。【适应症】用于治疗盘状红斑狼疮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用法用量】口服,成人每日0.4g,分1~2次服用,根据病人的反应,该剂量可持续数周或数月。长期维持治疗,可用较小的剂量,每日0.2g~0.4g即可。【不良反应】4-氨基喹啉类化合物在长期治疗时可能发生下列反应,但不同化合物的不良反应其及类型和发生率可能有所不同。(1)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兴奋、神经过敏、情绪改变、梦魇、精神病、头痛、头昏、眩晕、耳鸣、眼球震颤、神经性耳聋、惊厥、共济失调。(2)神经肌肉反应:眼外肌麻痹、骨骼肌软弱、深肌腱反射消失或减退。(3)眼反应:①睫状体:调节障碍,伴视觉模糊的症状。该反应具剂量相关性,停药后可逆转。②角膜:一过性水肿、点状至线状混浊、角膜敏感度减小。常见可逆性伴或不伴症状(视觉模糊,在光线周围出现光晕、畏光)的角膜改变。角膜沉着可能早在开始治疗后3周即已出现。羟氯喹角膜改变及视觉副反应的发生率似比氯喹低得多。③视网膜:黄斑水肿、萎缩,异常色素沉着[轻度色素小点出现“牛眼(bulls-eye)”外观],中心凹反射消失,在暴露于明亮光线(光应激试验)之后黄斑恢复时间增加,在黄斑、黄斑旁及周围视网膜区对红光的视网膜阈提高。其他眼底改变包括视神经乳头苍白和萎缩,视网膜小动脉变细,视网膜周围细颗粒状色素紊乱以及晚期出现凸出型脉络膜。④视野缺损:中心周围或中心旁盲点、中心盲点伴视敏度下降、罕见视野狭窄。归因于视网膜病变的最常见的视觉症状是:阅读及视物困难(遗漏词、字母或部分物体),畏光,远距视觉模糊,中心或周围视野有区域消失或变黑,闪光及划线。视网膜病变似具有剂量相关性,在每日1次治疗数月(罕见)至数年时出现;少数病例在抗疟药治疗停止后数年报道。用4—氨基喹啉化合物治疗疟疾每周给药1次,长期应用未见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改变患者可能有视觉症状或者没有症状(伴或不伴视野改变),罕见不伴视网膜明显改变的视觉盲点或视野缺损。视网膜病变即使停药后仍会进展。有许多患者早期的视网膜病变(黄斑色素沉着,有时伴中心、视野缺损)在治疗中止后完全消失或缓解。对红色视标出现中心、旁盲点(有时称:前黄斑病变)是早期视网膜机能障碍的征兆,停药后通常是可逆的。少数视网膜改变的病例,据报道发生在仅接受羟氯喹的患者,通常包括在定期眼科益赛普通用名:注射用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英文名:RecombinantHumanTumNecrosisFact-OReceptⅡ:IgGFcFusionProteinf叫ection[主要成分]每瓶含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12.5毫克或25毫克,甘露醇40毫克,蔗糖10毫克,三羟甲基氨基甲烷1.2毫克。用1毫升灭菌注射用水溶解。[性状]本品为白色冻干粉针剂。[药理毒理]已知TNF是类风湿性关节炎(PA)病理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炎性介质,其参与调控的炎症反应可导致关节的病理改变。本品的作用机制为竞争性地与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结合,阻断它和细胞表面TNF受体结合,降低其活性。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给予小鼠静脉注射160mg/kg的益赛普,未见毒性反应;给予猴4周的长期毒性试验结果显示,15mg/kg剂量的益赛普,无明显毒性反应。[药代动力学]临床研究表明,本品皮下注射后,在注射部位缓慢吸收。单次给药后,约48/I、时后可达血药浓度峰值。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76%。每周给药2次,达稳态时的血药浓度约为单次给药峰度的2倍。11名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皮下注射25mg/次,每周2次,连续给药6周后,rhTNFR:Fc达稳态的时间为408i20h,达稳态时峰浓度(Css)max为3.0i0.2LJg/mi,达稳态时浓度(Css)min为2.610.2ug/mi,平均稳态浓度Css为2.810.3ug/mi,波动系数F为12.8±3.3%。最后一次给药后rhTNFR:Fc的半衰期T1/2为74i4h,Tmax为5316h,CL为102.8i10.4ml/h。在健康人和急性肾脏或肝脏功能异常的病人中观察到的血药浓度没有十分显著的差别,因此,对于肾脏功能受损的病人无需调整剂量。在研究中未观察到甲氨喋呤(MTX)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的药动学的影响。[适应症]本品适用于中度及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法用量]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次25mg,皮下注射,每周二次。注射前用1毫升注射用水溶解,溶解后可冷藏72小时。[不良反应]常见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局部反应,包括轻至中度红斑、搔痒、疼痛和肿胀等,注射部位反应通常发生在开始治疗的第一个月内,在随后的治疗中发生频率降低。注射部位反应平均持续3-5天。其它不良反应为头痛、眩晕、皮疹,咳嗽,腹痛等。[禁忌]败血症,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对本品或制剂中其他成分过敏者禁用。[注意事项]1.患者有反复发作的感染史或者有易导致感染的潜伏疾病时,考虑使用本品时应极为慎重。2.在使用本品过程中患者出现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或有其他明显感染倾向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指导治疗。3.当发生严重感染如糖尿病继发感染,结核杆菌感染等时,患者应暂停使用本品。4.在使用本品的过程中,应注意过敏反应的发生,包括血管性水肿、荨麻疹以及其他严重反应,因此,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的发生,应立刻中止本品的治疗,并予适当处理。5.由于TNF可调节炎症及细胞免疫反应,因此在使用本品时,应充分考虑到可能会影响患者的抗感染及恶性肿瘤的作用。6.目前尚无接受本品的患者在接种活疫苗后造成传播感染的数据,但在使用本品期间不可接种活疫苗。7.在同类品种上市后报道中发现有可能导致充血性心衰的病人病情恶化,因此,对于有充血性心衰的患者在需要使用本品时应极为慎重。[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儿童用药]对于此适应症,尚无明确的儿童用药资料。[老年患者用药]国外文献报道,197例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进行了临床试验,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与青壮年患者没有显著性差别。由于在老年患者中通常易发生感染,因此在治疗中应予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