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预防和日常保健
病情描述:
高血压的预防和日常保健!同时应该注意哪些饮食习惯。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做好日常的保健工作,对高血压病人的预防、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食盐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已为医学研究证实。研究发现,经限盐到每日4克后,约1/3中度高血压病人不需服药,降压可达有效标准;有的虽降压不明显,但头痛、胸闷等症状减轻,血压稳定;中度限盐(3-5克/日),能增强其他降压药的作用。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特点,是高盐低钾,北方人平均每人每天摄盐15克,南方人也达到7-8克,都超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3-5克的适宜摄入量,而低钾则成为高盐的“帮凶”。因此,防治高血压,在饮食上需限盐补钾。一般来说,我们摄入的盐有三个来源,即食物自身含的钠量,烹调或食用时用的酱油或盐,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为防腐、调味和着色而添加的盐。平时限盐主要是控制烹调时和餐桌上的用盐量,人每天生理需盐量为二克,三口之家每月用盐不能超过250克,也就是允许每日用盐一小匙(约3克)。此外,应尽量少吃含盐量高的食物如腌制品、动物内脏、蛤贝类、菠菜等。补钾可多吃含钾多的食物,如海带、紫菜、木耳、山药、香蕉、马铃薯、鱼类、西红柿、蘑菇干等。食用钠低钾高的“低钠盐”、“保健盐”,可起到限盐补钾的双重作用。第二,要经常补充水分。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程度不等的损害,高血压患者容易在清晨发生中风和心脏病,有研究认为与夜间缺水有关。心脑血栓形成有三方面影响因素:1、血管内膜受损,暴露出易于形成血栓的部位;2、血流缓慢;3、血液粘稠度大。所以,半夜醒来时适量进点水,降低血液稠度,对预防血栓形成有益。第三,要坚持饮食治疗。不但有利于降低血压,同时还能预防或纠正其他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出现,高血压患者可在饮食中适当增加含钾、钙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并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及过多的谷类主食。增加禽类及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且含脂肪较低的动物油食物。每天饮牛奶250克,吃鸡蛋每周不超过4个。限制饮酒或最好不饮白酒,每人每日饮酒量不超过20克。第四,要调整降压药物。研究证明:人的血压是时刻波动变化的,如一天血压波动变化规律是早上6点与下午6点两个高峰,中午稍低,半夜2点最低,一年血压变化是夏天偏低。因此,寻找降压效果长达24小时的药物至关重要。评价药物是否能24小时平稳降压的数值是T/P值,比值越接近1,证明血压控制越平稳。新近上市的坎地沙坦西酯的T/P比值为80%-100%,临床试验证实有超过24小时的平稳降压疗效,能使患者在凌晨危险的时刻得到明确的保护。第五,要保证正常睡眠。研究证明,人们只有在睡眠中才会出现血压下降,当高血压患者夜间睡眠质量下降时,会出现夜间血压升高,加重心脑血管的损害。因此,高血压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并服用能24小时平稳降压的药物,以保护心、脑、肾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