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你的情况在我义务诊治中最为常见。有的每天只服用1粒0号,这样更危险,还不如不用!药,没有好坏之分,能将血压降下来并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就是好药
给你的建议
1:找一个对你负责的医生
2,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坚持服药
3,常来 交流,多送我点“分”、呵呵
4,多献爱心,将你的经验传受给别人
付录:
在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群中,血压持续或三次非同日血压测量SBP≥140mmHg(18.6kPa)或DBP≥90mmHg(12.0kPa)称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若SBP≥140mmHg,DBP<90mmHg,则诊断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一部分病人是由老年期前的各种高血压延续而来。而另一些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伴有高脂血症、糖尿病,在此基础上大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其大动脉的顺应性减低及弹性降弱,使血管壁的纤维增生,从而使血压增高。
二、临床特点
老年高血压病人有如下特点:
1.收缩压升高明显,舒张期血压升高较慢,导致脉压差加大,如主动脉明显硬化,舒张期则无明显增高。
2.血压随体位变动而变化。由于血管硬化,对张力和压力变动的调节能力减弱所致。
3.血压随季节、昼夜变化。部分老年人的血压在夏季较低,而冬季较高或昼夜之间变化明显。收缩压的变动范围可达40mmHg(5.3kPa)以上,舒张压的变动范围可达20mmHg(2.6kPa)。
4.容易发生合并症。老年高血压的发病基础是动脉硬化,而收缩压的增加又会加重和加速动脉硬化。脑血管和心血管的硬化为最严重的伴随症。收缩压使脑血管和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经大量临床分析证实,有高血压比无高血压病史的冠心病死亡率高2.3~5.0倍。在血压测量值增高的老年人中,有部分人实际血压并不高。这主要是因其肱动脉硬化,袖带不能正常压迫而致。这种假象称之为假性高血压。此现象亦有随年龄增加之趋势,不能冒然降压。
三、治疗
由于老年人的病理生理基础不同,且药物易发生副作用,应该在长期治疗前对全身情况加以全面考虑。多数资料证实,对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的老年人进行降压是有益的,对于单纯性老年收缩性高血压,积极的降压同样对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非常显著的意义。
(一)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目标值:
根据WHO/ISH老年高血压的降压标准: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在老年人的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更多地注意不良反应问题。老年人代谢和内环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可影响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如低血钾症、体位性低血压、脑血流量减少、糖代谢障碍、血尿酸升高,常对老年人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要注意老年病人对降压治疗的反应,调整和控制降压的幅度。对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要重视治疗与生活质量的一致性。在英国有学者根据他们的研究提出:治疗后舒张压在95~100mmHg或较低<85mmHg时,病人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而舒张压居二者之中,85~90mmHg,则冠心病死亡率较低,其解释为机体通过自动调节,在一定范围的灌注压下,维持重要器官供血。鉴于此项研究,有学者提出舒张压不宜降至85mmHg以下。
必须明确,降低血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标。对老年病人同时要考虑对心脏、肾脏和血管的保护。治疗要注意个体化,因人而异,严密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重视靶器官的保护,重视生活质量。提倡先使用一种降压药,力求摸索出最小的有效剂量。无疑在老年高血压人群中,也有相当数量的顽固性高血压。对这部分病人仍依照联合用药的原则。在治疗老年高血压时,还要注意到老年人在用药方面的特点,如:肾脏功能减退,药物可能产生蓄积;血浆白蛋白减少,游离药物和结合状态药物的分布会有改变;身体脂肪增加,脂溶性药物分布增加;身体总水分减少,水溶性药物分布也减少等。必须按个体情况,选择和调整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二)老年病人不适用的降压药物
根据老年人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特点,强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a-受体阻滞剂等应避免使用,以免发生脑供血不足。此外,如利血平、可乐宁、甲基多巴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应尽量避免,以防产生精神抑郁等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