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底原因
病情描述:
了解
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2天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你好;请把你的详细情况说一下,具体是什么症状?具体体温是多少?老年低体温症的形成有一个渐进过程。常人在冬季感受寒冷时,会通过加衣或运动等方式来保持体温。而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普遍衰退,血管硬化,使他们对冷热和气温的感觉能力减退,当体温低于35℃时,可出现大脑意识障碍,反而感觉不到是冷是热了,因而出现上述一系列症状,甚至思维能力也减退,动作不协调,呼吸心跳减慢,此时如不及时采取升温保暖措施,可致心跳骤停而猝死。老年低体温症的发生原因一为机体因素。老年人体温调节功能下降,产热减少,对外界寒冷刺激的适应力差。又因皮肤血管老化而收缩力变差,故冬季老人由体表皮肤丢失的热量很多。加上老人进食量下降,机体代谢产热量少,致使老年人进入严冬以后体温逐步下降。二为不良习惯和嗜好。许多老年人冬季喜欢喝酒御寒,其实适得其反。研究证实,“饮酒御寒寒更寒”。因酒精能使体表血管扩张,体温散失更快,民间也有“酒后寒”之说。三为药物影响。因某些老年病而服用的一些药物,如冬眠灵、甲基多巴、安定等,能抑制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周围血管扩张,抑制血管收缩,干扰糖类的代谢产热机制,还能降低老年人对寒冷的反应性和对环境的适应性,从而使体温更为降低。怎样预防“低体温症”老年低体温症是老年人冬季常见的疾病。资料表明,此病北方多于南方,男性多于女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并发症越多死亡率越高。要预防老年低体温症,首先,应注意室内温度,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上。老年人应选择阳光充足的房间作卧室,床上用品要松软、厚实。为了减少头和足部热量的散失,老年人冬季睡觉时可以不脱袜、不摘帽,俗语说“热自头上散、寒从脚下起”,就是这个道理。其次,应加强饮食营养,多食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食物,保证机体有充足的热量和水分。两餐之间加一次热饮料,如热牛奶。多吃些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狗肉、鲤鱼和姜糖水等,可以温经散寒、助阳通络。适量进补,如服人参、鹿茸、黄芪、阿胶和蜂王浆等,可增强机体对寒冷的抵抗力。忌烟忌酒,勿食生冷刺激食品。第三,在天气晴朗的冬日应适当外出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可多晒太阳。保持安定乐观的情绪,有利于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此外,还应少用镇静安眠药,因这类药物易使血管扩张,体温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