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在今年五月在医院检查说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是尿蛋白++1
病情描述:
本人在今年五月在医院检查说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主要症状是尿蛋白++1.0,潜血++而且有高血压高压140低压110。其它检查正常。
从今年五月一直到现在通过去时药物治疗,可是总是好一个坏一个月。好的时候是蛋白+其它都少量,不好的时候又是和以前一样但是血压控制的不是太好。在昨天我去医院检查又是和以前一样我问他我都用了七八个月的药了怎么还是这样。他说让我住院,说我的病有可能是特殊性的要做肾活检。看看是什么原因是否还是继续吃现在的药。我吃的药是肾复活康,裸花籽
医生回答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你好,肾活体组织检查简称为肾活检,就是用穿刺针或外科手术的方法从肾脏取出少许肾组织以进行病理学检查。肾活检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手段,能对许多肾脏病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依据,其价值是其他血、尿化验所不能替代的。一些研究表明,肾活检后临床诊断的修正率达34-63%,治疗方案的修正率达19-36%。可见,肾活检确实对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近十几年来,肾活检操作技术取得了非凡的进步。这一方面是由于穿刺针的改进,另一方面是由于超声技术的应入。在超声指导下,医生们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肾脏的大小与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取材的成功率。也正因为如此,肾活检已成为国内外普遍开展的一项检查手段。哪些病人应该做肾活检呢?概括地说,任何肾实质疾病为了明确诊断、指导治疗或判断预后,而又无肾活检禁忌症时,都可以做肾活检。但是,肾活检对不同疾病所提供的价值却不完全一样。通常来说,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系统性疾病造成的肾损害以及不明原因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最应该尽早做肾活检。其次,原因不明的蛋白尿及/或镜下血尿也是肾活检的指征。其他情况的肾脏病则应由医生根据病人的情况,权衡利弊,决定是否应行肾活检。有些时候,为了了解疾病演变,评价药物疗效或评估预后,患者可能需要做第二次或更多次肾活检,如重症肾小球疾病、反复复发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病人。肾功能衰竭患者接受肾移植后,可能会出现多种复杂的移植肾肾病或移植肾功能丧失,这时可能也需借助肾活检明确诊断,给以恰当的治疗。哪些情况不适合做肾活检?有活动性出血倾向的病人绝对不能行肾活检,如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或接受抗凝血药物治疗的病人。严重高血压、肾盂积水、肾脓肿、肾脏肿瘤、大量腹水、妊娠、过度肥胖、心功能衰竭、严重贫血、精神失常时,应尽可能纠正不利因素,再行肾活检。先天性一侧肾脏缺乏或者手术切除了一侧肾脏的患者,如果肾活检利大于弊,可在手术下行肾活检。肾活检的方法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肾活检分为开放肾活检和经皮肾穿刺活检(简称肾穿刺)两种。开放肾活检是指医生用外科手术暴露肾脏下极,刀切或针吸少量肾组织,这种方法适应于肾活检风险较高的病人,如大量腹水、一侧肾缺如。肾穿刺则是用穿刺针从患者背部皮肤刺入肾脏取材,这种方法是目前国内外最普及的肾活检方法,适应于绝大多数患者。下面简单介绍肾穿刺手术的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腹部下方垫一个硬枕头,目的是限制肾脏的活动。以一侧肾脏下极为穿刺点,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在B超引导下,肾穿针经过皮肤、肌肉,接近肾脏。在病人屏住呼吸的情况下,穿刺针进入肾脏取出肾组织。一般来说,上述操作需重复3-4次,取出肾组织3-4条,分别做光镜、免疫荧光以及电镜检查。肾穿刺手术前后有哪些注意事项?作好术前准备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重要环节。手术前,医生会常规检查病人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型、肾脏B超以及其他一些必要的项目。手术后也会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心率、尿液的改变,一般术后3天还要复查肾脏B超,看有无血肿形成等。手术前后病人需做哪些准备工作呢?①患者本人及家属需签署手术同意书。②训练呼吸。由于肾脏可随呼吸上下移动,而且绝大部分肾脏又被胸部肋骨覆盖,因此,医生应训练病人吸气后憋气至少20秒钟,这种状态下才可行肾穿刺。③肾穿刺后患者需卧床24小时,所以还应训练床上排尿。④手术前一日,患者应洗澡或擦洗背部,以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性。⑤手术后患者应绝对卧床24小时,之后才逐步开始下床活动。⑥手术后患者要多喝水或吃西瓜,以促进血细胞排出,防止血块堵塞输尿管或尿道。肾穿刺有什麽危险?虽然肾穿刺技术已相当成熟,但毕竟是一项有创伤检查,可发生以出血为主的多种并发症。包括肉眼血尿、血肿形成,此时,使用一些止血药物、延长卧床时间,绝大多数病人可很快好转;极个别病人可发生严重失血,甚至危及生命。此外,还可能出现肾脓肿、败血症、麻醉药过敏等。有时,因患者合作不好或肾脏萎缩导致取材不满意。总体来看,经皮肾穿刺的死亡率约为0-0.1%。综上所述,肾活检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手段,但也是一项有创伤的检查。针对每一例患者是否应行肾活检,医生应权衡利弊,审慎评估。